近日,由中闽能源牵头建设的长乐外海风电集中统一送出工程项目正式获得核准,项目采用世界先进的海上风电柔性直流技术,预计2025年开工建设,2027年建成并具备投运条件。
项目控股投建方中闽能源董事长兼总经理郭政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闽投海上风电汇流站项目的筹划,是我国风电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代表项目之一,是我国海上风电产业探索规模化、集约化,向深水远岸布局开发的重要实践。
随着近期《能源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深海空间逐步解锁以及产业链的进一步成熟,我国或将迎来新一轮新能源发电建设的周期。
势在必行的世界一流
根据项目核准文件显示,闽投海上风电汇流站项目系长乐外海D、E区、长乐外海I区(北)、长乐外海I区(南)、长乐外海J区和长乐外海K区等海上风电场的配套送出工程。五大海上风电场整体装机规模高达2.1GW,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集约送出、集中运维的方式,由闽投海上风电汇流站完成五个风电场发电的统一送出。
郭政告诉记者,为了完成这一目标,闽投海上风电汇流站规划采用世界先进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其设计送出容量达2.1GW,直流电压等级达±525千伏,两项指标均位居世界前列。
随着海上风电场由近海走向深远海的规模化开发,单个项目分别建设电力送出工程将对海域资源造成过度切割,进而对航运、海底通信等产生影响。长乐片区的5个海上风电场离岸距离远、开发规模大,郭政表示:“采用柔性直流集中送出方案不仅更具有经济性,用海也更为集约,能够从源头上解决海上风电远距离、大规模集中送出的技术难题,对于解锁海上风电新技术很有价值。”
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运用在海上,建设难度大、运维技术要求高,在技术上有许多新的挑战。同时,该项目设计的输送容量是目前世界最大、电压等级是世界最高的,这意味着闽投海上风电汇流站项目的开发并没有参考答案。除了技术创新的探索,围绕如何将汇流站这样的全新项目,实现商业价值上的可持续运营,中闽能源也将与有关各方开展探索。
据了解,目前闽投海上风电汇流站项目由中闽能源与五个海上风电场的投资主体,以联营合资方式运营。后续,拟采用向接入的长乐海域相关海上风电场项目的投资主体收取过网费用模式运营,具体收费模式待与长乐海域相关海上风电场项目的投资主体进一步协商确定。
汇流站的投资建设,只是中闽能源围绕风电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创新课题之一。记者了解到,目前中闽能源还在探索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新模式,积极关注海上风电制氢、制氨、储能等商业机会,为未来进一步对深远海资源的开发做准备。
解锁深海空间
海上风电场向深水远岸布局,既是近海资源利用趋于饱和后的一种大势所趋,也是当前产业深度降本之后的一种经济支撑。
自然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期联合印发的《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目录(2024年本)》明确指出,新增海上风电项目应在离岸30千米以外或水深大于30米的海域布局。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前海上风电场的用海要求原则上应在离岸距离不少于10千米、滩涂宽度超过10千米时海域水深不得少于10米(简称“双10”标准)的海域布局。如今,“双10”标准明确升级成为“单30”,事实上行业内的不少企业已经在积极贯彻“双30”的更严格标准。
华金证券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统计,目前根据国家批复的各省海上风电规划,海上风电总量超过3亿kW,90%以上为常规意义上的深海或远海风电项目。2024年以来,浙江、广东、海南等地均出台相应政策并提供资金支持,加快推进深远海风电开发,同时陆续启动海上风电场址修编工作,将海上风电场址全面向30公里以上的深远海推进。
海上风电由近海走向深远海,投资成本的大幅增加和开发施工难度的提升看似不可避免,但事实上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风电、光伏及锂电池产品价格以全球第一的竞争力,支撑了在更高开发难度下开发新能源发电项目仍然具有经济性。
随着风电光伏项目全面进入平价上网时代,风电主机设备的采购成本这三年降本幅度已经达到了50%左右,目前国内单体规模1GW左右的海风项目单位千瓦造价已降至1万元附近。光伏组件的降本幅度更是达到了60%。
产业成本的下降并非是源于企业的忍痛让利,而是源于全产业链上下游向“深蓝”迈进的技术愈发成熟,越来越多如闽投海上风电汇流站项目一般的大容量柔性直流外送项目获批投建,单机容量越来越大的海风机组实现吊装,大型漂浮式风力发电站示范项目的相关办法也在陆续出台。
在海上风电领域,过往单台海上风机的容量只有5MW,如今已经普遍超过10MW。2024年8月,最大功率可达20MW的全球最大海上风机在海南成功吊装。风电机组的大型化、集约化,带来生产、安装、用海等各方面成本的大幅下降,施工安装技术进步也进一步促成了机组成本走低。
郭政告诉记者,目前风电机组大型化仍在继续,同时施工效率将变得更高。随着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进一步深入,项目开发成本进一步降低,新能源产业设备端进一步提质增效仍然有一定空间,势必将助力我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开发。
以经济性破局新能源装机
技术发展、产业周期、政策明确的同频共振,支持着业内看好新一轮新能源建设周期,尤其是海上风电建设周期的即将启动。与此前基于补贴催生的“抢装潮”不同,本轮新建设的新能源发电场上网电价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日前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明确,2025年,我国将新增风电光伏装机2亿kW左右。在2024年,国内海上风电的招标规模已经出现高增长,已获批项目在2025年进入实质性建设施工阶段,推动风电装机大年的实现。
以中闽能源为例,公司在2024年已经锁定获批了对应58万kW的新能源新增装机规模。具体包括长乐B区(调整)10万kW海上风电场项目、中闽北岸40万k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诏安四都8万k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此外,中闽能源还将以参股形式参与长乐外海I区(南)30万kW海上风电场项目的开发。
中闽能源目前控股并网装机容量95.73万kW。据测算,如果新获取项目全部建设完成,中闽能源的装机容量将增长超50%。事实上,在此次大幅增加装机规模之前,中闽能源的装机容量在95.73万kW的水平已经保持了三年,上一次装机量大幅增长正是风电抢装潮所在的2021年。
国家电投集团旗下课题组最新发布的《东南沿海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战略构想》指出,“十四五”以来,福建省持续稳步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台湾海峡海上风电和核电可供开发的资源潜力至少在1亿千瓦,目前仅开发利用了其中的10%左右。浙商证券预计,2024年至2026年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100GW,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其中陆风、海风新增装机年化增长率为6%、41%。
经济性驱动是中闽能源等企业加大投资的关键。业内人士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新能源电场一般要求新建项目具有8%以上的资本金回报率,之前基于补贴的高电价,新能源项目可以达到这样的回报率。如今随着产业链的成熟,没有了补贴的电价也可以满足这样的回报要求,这是各家发电场再次启动大规模项目投资的重要原因。
华金证券分析师张文臣表示,近期多地海上风电项目获得积极推动,青洲七海上风电场项目、大连花园口I、II海上风电项目等开启招标,福建2.4GW海上风电启动竞配。随着航道、用海冲突等问题的逐步解决,沿海各省海上风电发展节奏提速,根据招标工期要求,有望为2025年—2026年海风装机贡献重要增量。
郭政表示,中闽能源将积极在福建省内争取更多资源配置,积极探索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新模式。同步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在省外寻找资源条件良好的风电、光伏项目投资机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清洁能源发电主业,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可持续的价值回报。
(编辑:王星)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