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新蓝海出现,超7万家企业上演低空争霸赛

来源:  企观国资       作者:牛小欧      发布时间:2025-1-7 08:55  |  

低空经济正在以超出意料的速度发展。

2024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下称“低空司”)正式亮相,该司是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的职能司局。

此举深刻体现了国家对“低空经济”这一新兴业态的深切关注与大力支持,为低空经济的茁壮成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释放行业井喷讯号

2024年,中央与地方政府陆续推出低空领域的政策,低空经济新赛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低空司的正式设立,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阶段。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不断增强资源投入,累计完成投资1.4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占总投资规模的近40%。而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低空经济已逐渐成为促进未来产业进步的新动力,其在引领未来多个关键领域的创新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空间探索、制造业、交通系统、新型材料、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构成了一个潜力巨大的生态体系。低空经济相关产业链供应链极为复杂,涉及众多环节和不同领域,这表明其成长需要跨部门的紧密合作与协调。

低空经济的产业链条极为广泛,横跨近20个不同行业,涵盖超过300个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注册量达1.03万家,企业存量达7.5万家。我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注册资本超千万的企业占比近三成。

低空司的设立是对我国低空经济巨大发展潜力的积极回应。发改委官网信息显示,低空司已召开两场座谈会:一是推动低空智能网联系统建设专题座谈会,由低空司负责同志与通信、导航方面有关专家进行座谈;二是推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座谈会,由低空司负责同志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和有关中央企业进行座谈。

低空经济发展需要协调多方面事务,如空域划分、航空器合规性、低空飞行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领域的发展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例如空域规划的合理性、飞行安全的严格监管、技术规范的一致性制定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而作为统筹协调的关键部门,发改委的作用至关重要。

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表示:“2024年,鉴于国外经验的缺乏与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尚未出台,地方政府纷纷主动探索低空经济的发展路径。低空司的正式成立,成为低空经济迈入新阶段的标志性事件。随着该机构的建立,各部门在低空经济领域的职责分工将更加明确,并将陆续发布一系列指导意见。这将为地方推进低空经济提供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实施思路,有助于减少探索过程中的弯路,促进低空经济的稳健发展。”

低空经济发展迎来红利期

实际上,低空经济正迎来政策红利的密集释放期。除了低空司的亮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低空经济相关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高校申请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新专业。此外,工信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民航局等多个部门也已经推出或正在制定低空经济相关政策。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为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其中,低空飞行器制造和低空运营服务贡献最大,接近55%;围绕供应链、生产服务、消费、交通等经济活动带来的贡献接近40%。根据民航总局的数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金融支持也加大力度,促进低空经济发展提速。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利用中银信贷工厂模式,针对科技型企业特点,通过“惠如愿·专精特新贷”提供500万元纯信用贷款,助力科研成果转化;北京银行苏州分行则成立专班,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涵盖多领域的金融服务,全面支持其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参与者积极涌入,展现出强劲的行动力。除去整机制造和通航运营企业、电信运营商外,低空经济与汽车产业紧密相连,特别是在飞行汽车成为热门趋势的背景下,众多汽车制造商抓住低空经济发展的机遇,迅速展开布局。小鹏、长安、吉利、奇瑞、广汽等企业均积极投身其中。

目前,低空经济领域的主要产品有飞行汽车、无人机(消费级、工业级)、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低空经济相关现存企业中,归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最多,有2.12万家,占比28.4%;归属批发和零售业的企业有1.13万家,占比15.1%;另有0.86万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归属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11.6%。

几大新兴应用场景是主要引擎

通过分析企业选择的入局方向,可以推导出低空经济中哪些场景将率先实现落地并形成规模化应用,这些场景正是驱动低空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引擎。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城市空中交通(UAM)场景。此场景通过采用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新型航空工具,旨在实现城市内部的快速点对点空中交通,以此减轻地面交通压力,为公众提供更为便捷的出行选项。作为低空城市交通的关键技术支撑,eVTOL融合了汽车与航空器的优势,具备垂直起降能力、低噪音特性以及环保属性,非常适合城市短途旅行需求。2024年6月,一架AW139直升机搭载10名旅客,自深圳北站接驳机场起飞。此次飞行标志着深铁集团与东部通航合作推出的国内首例“低空+轨道”空铁联运服务正式启动。

当前,众多企业正积极布局这一领域,例如南京本土企业—T3出行正尝试打造“地面+空中网约车”的全新服务模式;小鹏汇天正式宣布其“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将亮相2025年CES展。“陆地航母”计划在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首批交付,单台售价不超过200万元。

亿维特航空、吉利科技集团旗下沃飞长空等企业也在eVTOL的研发与制造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亿维特航空专注开发2吨级以上eVTOL产品,其ET9平台能载5人或500公斤货物,现正进入转段阶段,计划2027年获载人型号合格证后投入市场,并基于此平台拓展不同场景的eVTOL产品。沃飞长空的AE200和VoloCity低空载人飞行器的工程研发与商业应用正加速进行,2024年12月,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基地在成都启动建设,意味着AE200将迎来批量化生产。

第二种是低空物流运输场景。无人机快递以其直线飞行带来的高配送效率、低成本以及广泛的服务覆盖,预示着对现有快递市场格局的重大重塑。作为物联网技术的一环,无人机快递将与智能仓储系统及无人驾驶配送车辆等紧密结合,加速快递行业的智能化转型进程。低空物流运输的应用场景广泛,除去常规的配送服务,还可以实现即时配送、跨海物流配送、偏远地区物资运输等特种运输,势必具有无限商机。据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预计,2024年国内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1600亿元,其中快递物流相关市场规模约300亿元。

在企业布局方面,顺丰旗下丰翼科技自2015组建自有无人机研发团队以来,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具备0.5kg到50kg、10km到130km的运输能力,累计飞行近百万架次,并率先在大湾区落地常态化大规模运营。2024年5月丰翼科技上线无人机索降投送服务。2024年10月23日,美团无人机福田口岸航线启航,是国内首条口岸区域常态化配送航线。开通后,港深往返市民在口岸附近可享无人机“空投”外卖,最快10分钟取货。美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美团无人机在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开通31条航线,完成超30万用户订单,可提供超9万种商品选择。

第三种是低空文旅观光场景。据预测,至2030年,低空旅游市场规模或将突破2000亿元大关。低空旅游已在国内多地兴起,它不仅是独特体验,还正向多元化、高科技化拓展。目前,直升机、热气球等工具已成熟,eVTOL正处认证阶段,预计景区体验将率先应用。业内人士认为,低空经济与旅游的融合并非单纯的项目结合,而是深入发掘旅游资源并进行创新性应用的过程。作为新兴的旅游模式,低空经济正日益成为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对于年轻群体来说,比“City Walk”更具热度的是“City Fly”。上海新辟一条低空载客航线,让市民能够从徐汇滨江乘坐直升机,在300米高度俯瞰黄浦江沿线的风光。山东省日照市也推出了全新的“低空旅游”体验——鲁翼通航直升机游览项目,共设三条航线短途空中游览。据悉,日照是华东地区划设低空飞行空域最大的城市,拥有21块低空空域,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

第四种是低空教育场景。数据显示,我国无人机经营性企业已超过1.7万家,全国实名登记的无人机已超过200万架。低空经济的迅猛增长带动了对飞行员、无人机操控员、空中交通管理人员等专业人才的需求。据最新测算,该专业岗位在我国现阶段缺口达100万。当下无人机飞手的招聘企业多集中在航空公司、科技公司、航拍公司和教培公司四大类。从地区上看,则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随着低空经济产业链的拓展,相关技术、管理及服务领域的培训需求持续扩大,为教育培训市场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低空经济还包括文体消费、遥感测绘、工业巡检、农业应用、应急救援、城市管理等场景。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政策的积极扶持,低空经济的应用范围将逐步扩大,其商业化进程也将持续加速。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议
国务院国资委:整治形式主义 为基层减负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开始盾构掘进
“海葵一号”登船启运前往珠江口盆地
中国华能云南多能互补基地装机突破3000万千瓦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理想汽车CEO“消失”9个月后首发声 “销冠”不想造车

被曝裁员30%,中国区销量暴跌29%,保时捷何去何从?

起底娃哈哈股权争夺战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