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新质赋能人民城市”。
作为“世界城市日”主题活动,本届城博会特设“人民城市建设成果展”,聚焦城建领域,以高标准建设为载体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以行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新动能,推动城乡建设升级转型的重要举措和实践成果。
今年适逢城博会第一个十年,种种成果亮相的背后,彰显的是上海金融机构将五篇大文章作为战略转型、实现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重要方向的“壮志”。
解“住房之忧”,安“沪居之心”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新市民人口最多的超大城市之一,上海率先将新市民金融服务纳入发展战略,鼓励各银行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给予优惠利率政策。今年以来,上海市为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打造了“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
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针对上海市保租房项目提供差异化的授信政策,充分践行“保民生”社会责任。截止2024年9月末,该行累计批复保租房项目21个,覆盖全市包括黄浦、静安和闵行在内的10个区,已为14个保租房项目提供信贷支持,累计余额35.09亿元人民币。
为充分满足上海新市民、青年人和一线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对住房租赁需求较高的紫竹高新区,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为其园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提供融资9.2亿元,用于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同时,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积极参与紫竹科学园区另一租赁住房项目银团贷款,参贷0.8亿元。同年,该行积极投资住房租赁项目CMBS、公司债、碳中和债及私募债等投资项目,如认购城投宽庭・湾谷社区CMBS资产支持证券3.24亿元。
金融服务“适老化”,助老生活“人性化”
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深度老龄化的背后,是广袤的银发经济发展空间。
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从老年客群需求出发,积极借助“投行生态圈”发展契机,充分发挥“同业朋友圈”资源优势,快速协调市场上契合融资人需求的保险公司,最终协助CCRC持续养老社区项目高效落地。该项目通过为老年人提供自理、介护、介助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使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居住,并获得与身体情况相对应的照料服务,可以同时满足老年人各阶段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
该分行党委不断践行金融为民理念,依托网点建设“兴公益”惠民驿站,推出“暖心服务”“红色阵地”“适老助残”“邻里伙伴”等四大服务主题,提供包括医疗箱、轮椅、微波炉、饮水机等40余项便民惠民服务。目前已有24家网点被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授予“敬老服务网点”称号。同时,各网点党支部积极与上海各区街道、居委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以党建引领服务社区金融需求,组建“蓝马甲”公益志愿服务队,开展送课上门、“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等系列公益活动。目前已共建“敬老社区”78个,实现上海16个区全覆盖。
宁波银行上海分行一直以来坚持线下硬件、软件同步优化发展,考虑到老年人对线下网点服务的需求,除了基础的以“保留一个现金窗口”“畅通一条绿色通道”“完善一套便民设施”为标准的一系列适老服务建设,对于行动不便、确有需求的老年客户,在原上门见证材料、回行办理的模式上,分行增加了远程柜面模式,由权限内员工携带设备上门,通过人脸识别、总行远程授权,为不能临柜办理业务的老年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同时,成立“优化支付服务便利化”领导小组、在辖内网点配备专人引导等,最大程度提升“银发客群”获取服务的便利度。
共建“一带一路”,稳迈可持续发展
作为中央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党中央高度重视绿色金融的发展。近年来,光大银行积极参与并发行全国首单以科技创新、低碳转型和“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债券,该项目开发的西芒杜铁矿是世界上待开发的最优质铁矿之一,也是我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中的重要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采用先进的氢还原技术代替了传统的高炉碳冶金工艺来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的开发将有助于我国钢铁工业落实“双碳”目标,成为我国钢铁行业未来绿色低碳发展的有力支撑,同时也是中几双方在矿业领域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举措之一,推动中几双方在矿产领域的合作。
站在城博会第一个十年节点上,上海各银行机构将不断深化新金融行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聚焦金融强国建设所需;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奋进高质量金融可持续发展新征程。
(编辑:王星)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