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由科研团队选送的1000株崖柏幼苗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完成适应性栽培,将助力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裸子植物,崖柏在白垩纪曾繁盛一时,却因人类活动破坏一度被宣布“野外灭绝”。1999年崖柏被重新发现,被誉为“植物大熊猫”。目前,全世界野生成年崖柏不足1万株,仅在重庆市开州区等地山区分布。
此次适应性栽培行动由保护区科研团队携崖柏幼苗从重庆开州出发,到达西藏昌都城区后,再前往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干热河谷地带,行程近2000公里。
据悉,崖柏具有抗风雪、抗低温、抗瘠薄、抗干旱的生物特性,在我国干旱地区的生态治理方面具有巨大开发潜力。本次崖柏适应性栽培的干热河谷地带,受强紫外线照射,气候炎热少雨,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不足5%,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当地多次尝试栽植耐旱植物,但效果并不明显。
在重庆、西藏协作下,两地探索开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崖柏、巨柏异地适应性栽培、迁地保护试验。为了更好测试崖柏在干热河谷地带的适应能力,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团队经过科学“会诊”后,将100株崖柏幼苗移交给昌都市林业和草原局,在昌都城区沿河两岸进行适应性栽培。剩余的900株分别移栽到八宿县、左贡县、芒康县等干热河谷地带。
同时,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团队和当地林业部门制定了科学的移栽方案,将幼苗分成两批移栽,保证崖柏在雪域高原的存活率:一部分移栽到条件相对较好的苗圃基地,驯化一年后再移栽到干热河谷地带;一部分直接移栽,测试崖柏的存活率。
记者了解到,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实现崖柏规模化人工繁育,已累计人工繁育崖柏270万株,野外回归75万株,野外回归面积达4500亩。从去年3月开始,崖柏已经移栽至云南、宁夏、陕西、甘肃、山东、广东等11个省份的18个试验基地。
“崖柏进藏,对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杨泉介绍,从今年开始,保护区将继续在我国干热河谷地带、干旱半干旱地区和石漠化严重区域等生态脆弱的地方进行适应性栽培,力争今年移栽至超过30个试验基地。
(编辑:王星)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