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石油“零碳智慧园区”

来源:  企观国资       作者:詹碧华      发布时间:2024-4-29 09:20  |  

图片

近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石油)获悉,经过宇相碳测认证(天津)有限公司的评估核查,中国石油大港油田绿电园区成功实现了碳中和运营,并正式获得了“零碳智慧园区”认证。这标志着该园区已成为中国石油首批实现零碳排放的园区之一。

何为零碳智慧园区

零碳智慧园区是指在园区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方位系统性融入碳中和理念,依托零碳操作系统,以精准化核算规划碳中和目标设定和实践路径,以泛在化感知全面监测碳元素生成和消减过程,以数字化手段整合节能、减排、固碳、碳汇等碳中和措施,以智慧化管理实现产业低碳化发展、能源绿色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享、资源循环化利用,实现园区内部碳排放与吸收自我平衡,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园区。

零碳智慧园区是在“双碳”背景下,历经低碳、近零碳的动态演进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持续优化迭代,最终实现净零碳排放的一种园区发展模式。

零碳智慧园区相较于近零碳园区要求更为苛刻,通过能源升级、产业转型等各种碳减排和碳中和措施,实现园区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零。零碳智慧园区对多元分布式能源体系进行升级,构建多能转换、多能互补、多网融合的综合协同能源网络,基于数字管理平台实现园区碳排放等数据的全融合,赋能园区全面减排,降低园区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量,同时结合碳捕捉、碳吸收、碳交易等方式抵消园区内剩余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园区零碳排放。

业内人士认为,零碳智慧园区的建设是推动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决心和实力,也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零碳智慧园区的建设也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成本、政策支持等。因此,需要持续加强技术研发和政策引导,为零碳智慧园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概念变现实

对于零碳智慧园区,各地认知大多停留在概念层面,然而,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已经让概念变成了现实。

近年来,中国石油大港油田锚定国家“双碳”目标,落实集团公司“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以所属单位大港油田绿电公司园区为试点,结合光伏发电、储能、负荷、地热、能源互补及综合利用等技术融合应用,开展智慧“零碳”微网示范区建设,达到零碳、微网、源网荷储目标。

为了实现智慧园区绿色用能,大港油田绿电公司自2021年开始逐步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全面规划绿电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区内建成地面支架光伏、屋顶支架光伏、屋顶柔性光伏、车棚光伏等,投运装机容量已达3.11兆瓦,年均发电量可达390万千瓦/时。园区成为大规模光伏建设项目的技术摇篮,形成了完善的示范管理、技术体系。

在已开展绿电工程的基础上,大港油田绿电公司建成“全电型”新型节能环保食堂和2.1万平米地源热泵供暖,同步规划建设了三维、可视化、实时数据反馈的“零碳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对园区多种能源系统化管理,并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切换经济或零碳运行方式。建设过程中,园区减排与增氧同步推进。目前,全年产生绿电量可抵消温室气体排放量2千余吨,新增绿化面积12.9万平方米,形成绿植与蓝色光伏板交相掩映的生态空间。

与此同时,大港油田绿电园区在实现碳中和运营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节能减排措施。其中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使用,以及加强碳排放监测和管理等。此外,园区还通过植树造林等生态修复方式,进一步增强了碳汇能力。

大港油田绿电公司“零碳智慧园区”的建成,是大港油田公司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缩影,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起到可示范、可复制的作用。下一步,大港油田绿电公司将深度优化“零碳智慧园区”成果及应用推广,集中力量建设230兆瓦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形成梯次推进的发展格局。

“零碳智慧园区”认证的获得,不仅体现了大港油田绿电园区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也彰显了中国石油在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方面的积极作为。

值得注意的是,实现零碳排放是中国石油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中国石油此前已明确提出,到2035年实现碳达峰,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此次大港油田绿电园区的成功实践,为中国石油实现零碳目标提供了有益借鉴。接下来,中国石油将继续加大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投入和创新力度,持续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同时,中国石油也将积极分享“零碳智慧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多力量。

挑战

中国要用不到10年时间实现“碳达峰”,再用30年左右时间实现“碳中和”,任务艰巨。由于中国产业园区数量众多,且不同产业园区地域政策、规模、入驻产业情况不一。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零碳智慧园区”在建设过程中或将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顶层规划设计普遍缺乏。目前,大多数园区对零碳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对如何建设零碳智慧园区,怎样推动传统园区向零碳转型升级等还没有形成系统、清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而且中国园区数量多、种类广、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各异,这对零碳智慧园区的规划设计和路径选择带来较大难度。

二是能源结构存在失衡风险。打造零碳智慧园区需要可再生能源的支持,但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征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虽然近年来国内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装机规模飞速增长,但在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下要实现“双碳”目标,仍存在一定的能源结构失衡问题,短时间内难以完全解决。

三是标准规范体系亟待建立。整体来看,零碳智慧园区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市场发展鱼龙混杂。2022年3月29日,《低碳/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指南》正式发布实施,成为国内首个零碳园区标准。但截至2022年6月,尚无零碳园区专项国家标准,也无国标计划,仅有两个针对零碳园区的团体标准,整个零碳智慧园区标准体系建设亟待建立和完善。

四是零碳相关技术尚不成熟。现有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难以支撑实现碳中和,CCUS等技术成本极高,不具备大规模商用条件。基础研究方面,国际研究热度远远高于国内,虽然这三类技术研究成果在快速增长,但引用量较低,研究质量和技术创新需进一步提升。产业实践方面,各地的零碳园区普遍存在相互借鉴、相互模仿的情况。

零碳智慧园区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克服挑战,实现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出真正的零碳智慧园区,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本文为企业观察报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辑部)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议
国务院国资委:整治形式主义 为基层减负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开始盾构掘进
“海葵一号”登船启运前往珠江口盆地
中国华能云南多能互补基地装机突破3000万千瓦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理想汽车CEO“消失”9个月后首发声 “销冠”不想造车

被曝裁员30%,中国区销量暴跌29%,保时捷何去何从?

起底娃哈哈股权争夺战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