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的基本国情。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2.96亿,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
如何应对老龄化挑战、增进老年人福祉?怎样满足快速增长的多样化养老需求?如何布局银发经济新产业?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访多地调研,探寻银发经济发展动力和前景。
如何更好解决“银发族”急难愁盼?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1号文”,聚焦银发经济,《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成为我国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近3亿,专家预计这一数字在2035年前后将突破4亿,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约5亿,发展银发经济是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另一方面,我国银发经济规模目前在7万亿元左右,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潜力巨大。
可以说,发展银发经济,既是实现老年群体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承载老年食堂、老年学堂、康养娱乐等多元功能,提供中长期照料、短期托养、居家照护等专业化照护服务……今年元旦,北京首家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紫竹院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今年北京计划建设10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
在康复室锻炼,接受理疗保健……前不久,改造升级后的广东东莞东城街道居家养老“长者健康驿站”正式开放。街道负责人介绍,这里通过在原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础上升级改造,划分出康复训练区、中医理疗室等不同区间,进一步满足社区老年人多样化个体康复需求。
解决好老年人生活圈、身边事的急难愁盼问题,是发展银发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做饭太麻烦,吃饭将就一下;腿脚不方便,医院能不去就不去;子女在外地,日常生活没人照护……我们常常听到老年人诉说诸多不便。
在成都市武侯区“颐居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武侯区14.6万余名60岁以上老人的相关信息汇聚成“关爱地图”,养老助餐等点单需求实时滚动。
“通过热线电话或者小程序点单,老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急、助行等服务。”平台运营工作人员蒋冰介绍,平台已为辖区老人进行居家养老服务超过23.2万人次、助餐8.5万余人次。
“9073”——这是中国老年人养老模式基本构成,即约90%居家养老、7%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机构养老。照顾好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日常需求是重中之重。
今年春节过后,山东省东平县的李大爷用上了“家庭养老床位”。工人上门给他家安装了紧急呼叫按钮、智能床垫、烟感报警器、床边扶手,还送来了坐便椅、淋浴椅、四足手杖、感应小夜灯等老年用品。
东平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的标准是平均每户补贴不超过3000元,一户一策,对居家环境关键区域进行适老化改造、智能化改造及老年用品配备。
“十四五”以来,山东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1.3万户,建设家庭养老床位5.8万张。
截至2023年底,我国累计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48.28万户,累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3.5万张,逐步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守护老年人幸福晚年。
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在解决老年群体急难愁盼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宏观室助理研究员韩瑞栋说,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家庭适老化、公共设施适老化、智能技术适老化等,经济社会的适老化转型还将衍生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发展银发经济,既关乎民生需求,更孕育发展机遇。
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康嘉婷博士分析,未来十年间,中国在银发经济领域的实践探索将为新兴经济体提供宝贵借鉴,即如何在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同时,充分利用这一人口转变带来的机遇,最大限度挖掘老龄经济发展的潜力,并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群体需求。
如何布局潜力产业?
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从国际经验看,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进入深度老龄化前后,都选择通过发展银发经济,将人口老龄化结构势能转换为内需消费动能。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石松说,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可以通过激发老年人的消费需求、扩大银发产业投资、丰富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等为经济增长提供长期动力。
我国银发经济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张世昕说,现阶段相关产业主要集中在餐饮、护理、保健等基础养老服务方面,而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独居老人如何确保安全?在江苏艾雨文承养老机器人有限公司,一款智能养老机器人提供新的可能:老人意外跌倒时智能报警,自动巡逻掌握老人动态,对上门的服务人员跟踪录像,在不同场景下为居家养老提供全天候智能服务。
老人居家健康如何管理?在深圳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东莞的研发制造基地里,陈列着一个个体形小、易操作的老年医疗器械,有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的高频振动排痰仪,还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等。公司总裁胡明龙介绍,正加快研发推出更多创新产品,方便老人居家康复治疗。
一个个“黑科技”老年用品,正加速涌入市场。
2023年,我国老年用品市场的规模达到了5万亿元,产品种类和数量也具备了一定规模。小到老年服装服饰、智能监测仪,大到多功能护理床具,紧扣老年群体需求的相关产品进一步丰富。
各类经营主体也在争相布局。截至今年3月,17家央企、64家省属国企已在智慧健康养老、康养旅游、养老金融、抗衰老产业、老年用品制造等关键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截至2023年底,我国开展养老相关业务企业达49万余家。
相关国家的产业动向,是我国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要借鉴。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人口发展研究室主任胡祖铨介绍,荷兰积极探索居家照护领域数字化应用,日本大力支持开发推广护理机器人和辅助数字技术,英国推动银发经济基础研究和商业模式创新等。
我国已明确提出,大力培育老年用品、智慧健康养老、康复辅助器具、抗衰老、养老金融、老年旅游服务、适老化改造等潜力产业。
满足起身和平躺功能的助起沙发,无障碍电动高度可调厨房灶台,针对患吞咽咀嚼功能障碍人群的特殊食物……调研中,不少行业企业在加强服装面料、款式结构等适老化研发设计,推进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应用,瞄准新赛道,撬动大市场。
“顺应老年人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发展趋势,我国银发经济各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王皓田说。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将银发经济定义为: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这也意味着,发展银发经济兼顾“为老”和“备老”,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推动基因检测、分子诊断等生物技术与延缓老年病深度融合,发展抗衰老产业……国家对于布局“为老”产业作出明确部署。
“银发经济发展离不开各年龄人群的共同参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说,在未老阶段进行财富储备、健康管理,在老年阶段才能更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形成合力打造“朝阳产业”
银发经济本身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社会力量投资布局意愿偏低。产业起步阶段,需要政策支持和引导,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银发经济活力迸发。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璐说,要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推进“为老+备老”“消费+投资”“解决急难愁盼+培育潜力产业”等不同板块和功能,构建支持银发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
周边环境清幽,院内绿树红墙,老人在医护人员照看下聊天、锻炼,欢声笑语不断。湖南株洲智成养老院,原本是一家工厂的职工医院,工厂改制搬迁后闲置了八年,如今通过改造,建成有260个床位的养老院。
在城镇化率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而养老服务设施需求持续增加,用房用地等要素紧缺。
新建居住区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旧小区要因地制宜补足配齐;支持利用闲置商业、办公、工业、仓储等存量场所改建养老服务设施……《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专门部署完善用地用房保障。
据相关统计,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达到600万名,目前相关从业人员仅50万名。此外,专业化水平不高、待遇保障水平较低、流失率较高等问题也掣肘行业发展。
前不久,江苏省评出该省也是全国首批养老护理专业技术人才,168名养老护理师获评初、中、副高级职称。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林莉说:“职称评审能打通养老从业人员职业上升通道,提升社会认可度和获得感,吸引更多专业化人才加入养老队伍。”
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并于202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学院副教授彭翔注意到,社会对养老行业的关注更加深入,“招生时,家长和学生问养老专业是干啥的、工作好不好找等基础问题比过去少了,更多关心的是课程内容、培养模式”。
拓宽人才来源渠道、提升人才素质能力、健全人才评价机制、重视人才使用管理、完善保障激励措施……今年1月,《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外公布,这是我国首个关于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综合性政策文件。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永新表示,意见把解决养老服务人才特别是养老护理员短缺问题摆到突出位置,明确提出打破学历、年龄、身份、地域等限制,在实践中广纳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烧旺人才“薪火”。
在广东,广州首个银发经济产业园揭牌,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生物医药、智能终端等产业基础积极打造银发经济集聚区;
在四川,成都温江区逐步形成以老年产品、保健食品为支撑,老年关爱、特色老年康复相结合的银发经济产业格局,2023年吸引康养旅居18万人次;
在山东,青岛高新区重点培育以康养为特色的银发经济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康湾”……
守护“夕阳事业”,打造“朝阳产业”。形成各方合力,银发经济将迎来快速发展、成色十足的新阶段。(记者陈炜伟、严赋憬、赵晨捷、叶珊、朱旭东、董小红、张海磊)
(编辑:王星)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