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中国ESG(企业社会责任)发布”(下称“中国ESG发布”)活动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办。活动公布了《年度ESG行动报告》及“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
“中国ESG发布”活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联合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等机构共同组织,意在构建中国特色ESG评价体系,打造接轨国际、符合国情的ESG标准。
来自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学术机构以及企业界的代表,共同出席见证了《报告》的发布。
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该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牵头人)彭华岗;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副局长汪洋,全国工商联社会服务部副部长郭峰锋作为合作单位代表在活动中致辞;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央企ESG联盟理事长钱智民;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中国中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河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于勇;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作为企业代表进行主题发言;原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民建中央副主席吴晓青;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一重原董事长刘明忠;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党委书记徐念沙;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全国工商联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张晓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指导委员会委员、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中国社科院教授、责任云研究院创始院长钟宏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院长林翎作为专家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代表出席活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蔡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副主任哈学胜作为主办方代表参与活动发布。
《年度ESG行动报告》是“中国ESG发布”年内首个成果,由上述“中国ESG发布”组织单位共同完成,责任云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
报告认为,中国大公司在ESG发展方面的总体水平和优秀企业占比已经与全球大企业相当,各行业头部企业领跑可持续发展。
报告总结了中国企业ESG行动的16个主要发现,即:855家中国优秀上市公司ESG发展水平与全球相当,35%处于领先水平;“先锋100”企业领跑可持续发展,ESG指数平均达75.8分;国有企业ESG发展总体领先,头部民营企业闪耀异彩;“先锋100”企业分布于12个行业,制造业独占半壁江山;北京、深圳成ESG发展高地,彰显示范带动作用;中国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国家战略引领ESG发展方向;中国企业主动落实“3060”目标,“碳”寻绿色未来;ESG领先企业注重工作生活平衡,人均带薪年休假9天;稳就业助力经济“稳”前行,“先锋100”企业户均新增就业超万人;社会维度下,中国企业积极贡献乡村振兴和公益慈善,民营企业表现亮眼;与创新共生,中国企业以技术创新助推可持续发展;ESG领先企业高度注重信息安全,严守ESG责任底线;中国企业坚持党建引领,完善中国特色ESG治理;ESG掀动高管薪酬变革,“先锋100”企业积极探索薪酬与ESG绩效挂钩;“先锋100”企业注重完善ESG管理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中国企业ESG信息披露日趋规范,ESG报告实质性、可比性、平衡性加强。
该报告旨在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外部性理论和利益相关方理论为基础,构建新的环境、社会、治理“三位一体”ESG评价模型。
在指标体系设计方面,该报告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等权威文件,对标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标准(2021版)》、香港联合交易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等13个国内外ESG标准指引,以及明晟(MSCI)、标普全球(S&P Global)、中证、国证等8个国内外ESG评级体系。同时,按照接轨国际、适用本土的原则,设定ESG评价议题,并细化通用指标体系和分行业指标体系。
由此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127个三级指标的通用指标体系。其中,63.78%的指标接轨国际,92.13%的指标与国内相关标准契合,25.20%的指标是体现本土特色的社会价值类指标。
本土特色的指标,重点体现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一带一路”、创新驱动、促进就业、应对公共危机、信息安全、公共服务等十个方面。
考虑到不同行业ESG风险议题的重要性差异较大,为保证评价的科学性,报告参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依据行业特性构建了分行业ESG指标体系。
评价样本选取,是以截至2023年4月30日的A股、港股6400余家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池,选取4月30日市值规模排名前30%,且已发布ESG报告的企业,并根据上市公司影响力、ESG活跃度等要素进行综合筛选,最终选出855家上市公司作为评价对象。
评价信息来源主要包括:当年度企业公开信息(包括企业发布的年度ESG报告、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年度专项报告、企业年报)和第三方信息(包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生态环境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等官方网站,以及Wind、迪博等专业数据库)。
为直观反映企业ESG水平,本评价将ESG指数划分为八个等级,分别为:五星佳级、五星级、四星半级、四星级、三星半级、三星级、二星级和一星级。
经过分析评价,中国移动、华润电力、中国石化、宝钢股份、复星国际、伊利股份、中国平安、吉利汽车、蒙牛乳业和迈瑞医疗等100家上市公司入选“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
在活动现场,作为主办方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蔡俊介绍,除此次活动外,年内还将陆续发布金融行业ESG行动报告、科技创新ESG行动报告、“一带一路”ESG行动报告等主题报告,并在12月举办“中国ESG榜样”年度盛典,推举榜样企业。
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该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牵头人)彭华岗在活动致辞中称,中国 ESG发布暨榜样盛典将会成为具有引领性、示范性、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国家级ESG品牌活动。他表示,该项目具有三方面价值:一是发挥榜样力量,引导中国企业提升ESG建设水平;二是打造本土ESG评价体系,提升中国标准的全球影响力;三是践行ESG理念,推动ESG渐成企业高质量发展共识。
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副局长汪洋表示, “中国ESG发布”系列活动,树立了鲜明的社会价值导向,对推动中国ESG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他说,ESG理念推崇多重价值取向,强调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并已成为国际主流共识,近年来在国内蓬勃发展的趋势也十分明显,这表明ESG理念与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加快绿色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系列重大部署高度契合,符合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全国工商联社会服务部副部长郭锋发言称,在“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中,民营企业ESG指数得分基本与国企持平,排名前10的企业中,有4家是民企。《年度ESG行动报告》科学阐释了中国大企业ESG发展水平与全球相当、国有企业ESG发展总体领先、头部民营企业闪耀异彩等重要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责任云研究院创始院长、ESG发布学术支撑团队负责人钟宏武表示,中国需要一个结合国际、符合国情ESG评价体系。他说,通过这次研究,按可比口径看,中国企业ESG发展水平同全球的水平相当。应把这一实际情况传播出去,让全球正确认识中国ESG的真实水平。
国家电投董事长、党组书记,央企ESG联盟理事长钱智民发言表示,作为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发电企业和最大的新能源发电企业,国家电投在推动ESG理念与产业、资本的深度融合,推动ESG实践与乡村振兴融合,以及用ESG理念完善公司治理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中国节能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说,作为一家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一直是ESG理念的坚定践行者和积极实践者,始终充分发挥节能环保主责主业优势,积极服务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双碳”战略部署。中节能(香港)还专门为在香港上市的150多家上市公司编制发布了ESG相关报告。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介绍称,中车坚持以ESG评价评级促管理,以ESG报告促管理双驱动模式,逐步建立起ESG管理体系。今后将对照社会责任及ESG管理要求,践行绿色投资、绿色创新、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服务、绿色企业等理论,努力把旗下控股上市公司打造成为ESG典范。
中交集团党委书记王彤宙说,作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军者,“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定执行者,中交集团将继续积极践行ESG理念,推进ESG实践,深入落实交通强国战略,聚焦主责主业,发挥行业优势,主动扛起大交通、大城市建设的责任大旗,诚信履约,高质量打造系列“超级工程”“世界之最”。
河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于勇表示,伴随“双碳”目标加速落地,ESG行动蓬勃发展,钢铁将拓展出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河钢集团将把ESG理念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双碳”目标及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确立为人类文明创造“绿色钢铁”的环保理念。
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谈了关于碳权的建议。他说,可以数字碳币的方式把碳权公平地分配给个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用货币+碳币支付,从而带动购买低碳商品的意愿,低碳生产的企业也能够实现销量和收入的增长,减碳便成了可持续的动力,进而全面推动ESG的发展。
同时,本次发布仪式上还举办了主题论坛,针对“国家战略引领下中国企业如何推进ESG发展”等主题进行解读与分享。国务院国资委领导、权威专家,以及多家企业代表等作为论坛嘉宾参与主题讨论。
(编辑:王星)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