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乱最乱的恐怕就是古玩市场了,在这里没有正常的市场秩序,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在这个市场的人或物皆是鱼龙混杂,事非难分,人妖不辨,尔虞我诈,腥风血雨,各帮派之间杀得是有来有回,不分伯仲,如同古代的江湖一般,这就是现在的古玩市场。在古玩市场中求生存可谓是难上加难,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也存在着如同古代江湖中的独行侠,那就是真正具备着技高一筹的杀人技“捡漏“,捡漏也只有那些具备独到眼力的高手才可以触及的,现在包括古玩店、拍卖行,只要眼力到位,还是有漏可捡的。他们不参与江湖上的杀伐,但江湖上的那些伎量又伤不了他分毫。
虽然现在古玩店层出不穷,但大多数开古玩店的老板对自己的货品都一知半解,并不完全了解艺术品的真假、年代和真正价值,只是把它当一个生意来做,三块钱买上卖五块钱,并不去做系统的研究。所以有眼力的藏家还是有漏可捡的。很多人捡不到漏是因为其知识积累和储备不到位,就是把真品摆在他眼前,他不识货也没用。鉴定是一门综合学科,包括历史、工艺美学、痕迹鉴定学、时代背景等等,一个人只有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磨炼,才有资格谈捡漏。如同上学一样,你只读了小学却做着研究生的题,结果怎样可想而知,照着书本去捡漏,一定会上当受骗。
当然,要想捡漏还要见多识广。真品见得多了,再加上知识的储备,结合当时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古玩的神韵就能熟记于心,心领神会。一件艺术品的兴起,一定是跟它的那个年代的文化息息相关的,如宋代的朱程理学,程朱理学思想的内涵将宋代瓷器的精湛工艺和深刻内涵融为一体。程朱理学注重中庸之道,强调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崇尚孔子的仁德之道。美学方面:程朱理学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强调审美体验的重要性,对于宋代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宋代瓷器、绘画、诗词等领域,程朱理学影响下的审美取向和艺术风格得到了广泛传承。宋代时期的瓷器就受到了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
程朱理学注重人的本性和致良知,推崇礼治思想,追求道德修养,这些思想可以反映在瓷器制作上,如不仅仅追求瓷器的美观外表,更加注重制作工艺和品质的完美,也有可能影响到瓷器的装饰和造型等方面。
如选材上,宋代钧窑选用的瓷土质地细腻、含铁量低,这是因为当时关注瓷土材料特性,致力于提高瓷土的品质和稳定性,从而获得更出色的艺术效果。这符合了“格物致知”的思想,即在认真研究事物本身的性质特点后,才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上。
制作工艺上,宋代瓷器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比如钧窑制作窑变瓷器的过程非常复杂。他们通过多次的尝试和实验,逐渐掌握了瓷土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确定了瓷器的上釉工艺及温度控制等要素。这种探究事物本质并将其运用的方式,也符合“格物致知”的思想。
在宋代瓷器制作中,“格物致知”这一儒家思想有着很大的体现。瓷器艺术与儒家文化结合,促进了宋代瓷器的繁荣发展。总之,“格物致知”这一思想对于宋代瓷器的制作和艺术创作有着很深的影响。他们通过不断地反复实践和探究,把理性思考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推动了中国陶瓷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文化与艺术美的结合,还有那个年代必须有的感觉,那种熟悉的感觉是做假做不出来的。
每个年代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一种文化来主导这个社会,它所产生的艺术品一定也是在这个文化的范围内的制作完成的。所以只有抓住了文化的时代脉络才能准确的把握每件艺术品的一些特征及最终的神韵,神韵是古玩鉴定的最高境界。
总而言之捡漏是有一定基础的,是需要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来完成铺垫的。
其实捡漏是无处不在的,一次和朋友去逛一个有名的古玩市场。要知道来这个市场上的会有很多的高手,逛了许久都没看到一件自己心仪的东西,猛然间眼前一亮,一件清早期的清花香炉映入了眼帘,发色鲜艳明快,画工细腻传神、器形古朴典雅,心中马上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鉴定刚开始是鉴定找漏洞,渐渐的就成了一种机体的本能。经过上手确认后,经过讨价还价只花了几千块钱就拿下了,之后我们又在其它的市场内看到相同类型的东西,开价都是十几万。拿给行家看呢,也都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藏品。但就是这么一件藏品放在地摊上,放在成千上万件假货当中,一般玩家是找不出来的。
再者,捡漏最好找冷门藏品。首先要瞄准别人不太关心的冷门藏品。”前一阵子去古玩市场,收藏了几枚印章。这几枚印章一般人都不会关心,但懂印章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些印章不光是手工刻,而且刻得很好,只有在那个年代才可能有的那种工艺,材质也好。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鉴赏知识,也就会与这几枚印章失之交臂。
有句古话说:360行,古董为王。古玩这个领域,纷繁庞杂,风险很大,有些人属于一知半解,就很容易被别人捡了漏。收藏无捷径可走,知识就是财富,捡漏说白了就是“有知识有眼力的人捡无知识的人的漏”。
现在的古玩市场几乎没有便宜漏可捡。这道理很简单,如果有人告诉你有漏可捡,他自己怎么不去捡,这本身就是一个圈套。
有朋友甲喜欢收藏,甲把一件藏品放在某古玩店里,托人跟李四说,某店里有件好藏品。李四想买这个藏品,找甲来鉴定,甲一口咬定这藏品是真的,能值五万块钱。于是李四就买了,买回来后有人说他买的藏品不对,于是,李四跑到店里退货,店主却说,藏品是别人寄放在店里卖的,他只能找藏品的主人来解决。此时李四才知道,藏品是甲的,他买的时候找的鉴定专家居然也是甲。
当然,收藏不要听故事。编故事是文物小商贩的惯用伎俩,编故事的人往往看上去憨厚老实,说出来的故事让人心动不已,心急的收藏者正好中了人家早已设好的陷阱。
收藏还要有平和的心态。只要自己喜欢,无论真假、什么年代,哪怕是现代工艺品,买回来玩玩,陶冶一些情操也挺好。千万不能抱着捡大漏一夜暴富的心态,这样的人往往会被骗。我自己也是感同身受,一步步经历过来的,什么“吃药”、“打眼”、让人“埋雷”,当初只想着一夜暴富,暴富当然没有,结果搞得自己非常儿狼狈,痛苦不堪。当逐渐放平心态,坦然面对时转机也就在眼前了,之后几百元买的东西,卖几千甚至几万也是常有的事。慢慢的发现收藏纯粹是一种研究、欣赏和把玩,并不在乎东西值多少钱。
要想识别藏品真假,一定要和藏品交朋友。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多看。看实物,抓住任何机会看真品。举例来说,路上有黄金和翡翠两块,95%的人肯定会拿走黄金,而5%的人认识翡翠,知道翡翠的价值远远高于黄金,知识就是财富。
二、 多玩标准器,如瓷片玉器残片,手上多一些此类的标本,以点见面,对鉴定是有决对帮助的。
三、多问。多请教行家、专家,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以提升眼力。
四、多跑。坐在家里,对照书本收藏,是万万不可取的,远没有勤快地跑到市场、博物馆看实物以提高自己的鉴别水平来得快。藏家张先生说他经常到博物馆去学习,在市场上遇到真品时,他就能一眼认出来,这样才有了捡漏的机会。
现在的古玩鉴定,要用否定法而不是以前的认定法。张先生说,他的诀窍就是一票否决法:藏品的几个特征有一点不对,就被否决了。认定法则不够保险,假如鉴别一件藏品要根据其六个方面特征,专家一看,五个方面都对,就有一个特征不对,总会认为应该问题不大,其实往往就上当了。
在古玩圈里,有些宝贝不一定想出手才让你看的,真懂才有相互切磋的必要。传统七十二行,古玩为大,原因是所有人在古玩行里才能体现真正的平等。过去乾隆皇帝不怕别的但是会敬畏古玩行家三分。说明真正的古玩行家不会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不管你是谁,佩服的只能是有道性的眼力人。古玩行之所以有诸多的规矩或习惯,也是历代古玩商和藏家们总结经验教训后形成的,流传至今大体上有如下一些情况:
1、过去古玩行看货自古不问来路。你就是再怎么问,持有人也绝对不会说实话。不像今天的拍卖行,藏品要看流传有序(说明高仿厉害、眼力退化和行业复杂)
2、发现店家拿出来的货有问题,在过去是口朝下轻轻地放下藏品,你要给店家说出子丑寅卯来。懂规矩的店家要请客给钱(学费),不懂规矩的就无所谓,拍屁股走人,但店家是很害怕的。
3、货主持有古玩欲卖出时必须先开价。卖家不开价,买家绝不会给价。这是防备货主卖古玩是假,摸行情估价格是真。另外,卖家开价太高,买家有权不还价。如果买卖双方因价格分歧没有成交,卖家另找下家洽商仍未成交返回第一买家时,第一买家一般也不会购买了。
4、内行的商家和藏家对容易损坏的瓷器、玉器、玻璃器、珠宝等古玩都不会手递手传看,而是要等对方将物品放置在固定物体上之后才拿取观赏,万一物品损坏责任自明。不同的器物有不同的拿法,如果发现对方上手方法不合规矩便被视为外行,行家不会拿出其他古玩供其欣赏,也不会进行交流或交易了。
5、如果商品被买方损坏,自然包赔,但价格会有商量,货主也会作出适当让步,但不会低于成本价,破损商品归买方所有。
6、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不应有第三者在场,不懂行规的劝其离开,懂行规的会主动回避。因为交易信息被泄露极易造成各种纠纷和误解。
7、古玩交易不单纯是价格上的较量,更重要的是知识和眼力上的较量。无论是买家买假了还是卖家卖漏了,均不能退货或找后账。因为古玩交易凭的就是眼力和实力,外行不懂也不敢买,敢买必须要懂。买家也许买假买贵,卖家也许卖漏卖低,买卖双方都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古玩行很忌讳买方退货与卖方找后账。但在行里熟悉圈内利用彼此信任关系而企图卖高价或者不对路之货者,应该退赔,并逐出圈内。
8、古玩商之间在购买古玩时存在竞争,在售卖古玩时却不存在竞争。原因是每件古玩商品都有其独特性,购进的渠道和价格也不一样,其可比性就小多了。
9、买家只能询问古玩的卖价,不能打听其买入价格,卖方只能报卖价,绝不会泄露自己的进货价格。
10、行内的商家和藏家都不会向对方询问古玩的进货价格,因为这些商业信息是对外保密的。
11、古玩商之间有时会合伙买货,但一定是在互相熟悉和信任的前提之下合作。买后约定销售价格、利润分配比例,并委托一方负责销售。
12、古玩商的强项是能识别真假,准确评估价格,但是辨伪知识和价格信息都不会轻易透露,因为这些是他们生存的重要手段。
13、当有买家将看中的商品拿在手中与卖方商谈时,其他对此商品也有兴趣的买家不能在旁发表任何意见,也不能参与竞买,应保持适当距离等待。如交易未成,商品被放回原处后方可上手与卖方商谈。
14、古玩商和收藏爱好者绝不与偷盗、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及不遵守行规的人做任何交易。
15、在古玩行,谁都有眼力不济的时候,打眼是常有的事。真正打眼过的行家和店家是轻易不会提及的,除非是同道好友。作为店家,行圈里不会轻易“杀人”的,因为这种手段无疑于自杀。
16、作为真正的古玩店家,不会轻易收徒和传授古玩鉴别的,除非碰见德才兼备有缘分的人。
17、在圈子里,得到上品,讲的是缘分和财路,专想“捡漏”的人,往往会载“大跟头”,之后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18、在收藏圈,藏而不真,鬼也。藏而不精,烂也。藏而不究,愚也。
一个真正的藏家,上升到最高境界就是:做人、做事、做学问,要体现古玩的终极价值。
古玩的价值是任何一个行业不可比拟的动轧过亿,然而这个行业又是那么的高不可攀,虽然近年来全民收藏,可这股风过了之后又怎么不是一地鸡毛?并不是说这个行业不能碰触,我只是作为一个过来人告诫想入这个行业的朋友,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和理性的认识一定要慎重,千万不可夜郞自大。前提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持有国家资质诚信的商家手中购买,在有一些真品的标准器后,再逐渐的去展开学习,如先从青花到粉彩到斗彩……当知识储备丰富了以后再去想捡漏的事情,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古玩最大的乐趣和境界就是捡漏,前提是你捡别人的漏而不是你被别人捡了漏。
只有跟对人入对行,不断谦虚的学习、不断地实践,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玩转于古玩江湖,虽不至于称霸一方但也可游刃有余戏耍于江湖。
(编辑:郝建军)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