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低调的华润置地,最近惊艳了房地产市场。
今年前4个月,华润置地以274.8亿元的拿地金额跃升至全国房企第四。
很多房地产人说,华润置地在拿地与转型上大胆了许多。自去年4月起,华润置地在北京、广州等城市斥资近400亿元拿地,就已向外界释放了不一样的信号。
从今年前4个月的销售额看,国有企业中,保利地产位列第三,中海地产排在第五,华润置地、招商蛇口则分别以556.4亿和550亿分列第七、八位。
2021年,华润置地实现合同销售额3157.6亿元,较全年销售目标3105亿元,实现100.24%的完成率。以此来算,华润置地今年有望冲击行业前五。
值得注意的是,万科、保利、中海在保持开发业务规模的同时,也在大力布局经营性业务,尤其是万科在经营性业务上制定了千亿收入目标。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今年房企前十的座次争夺势战必将愈发激烈。
下一步,华润置地会怎么走?
保销售、保利润
“原来大家一说房地产可能就是指住宅买多少地、盖多少房子、卖多少钱,能挣多少钱。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定义,应该是一个相关多元多赛道的定位。围绕着这些变化,华润置地会继续坚持过去强调的有质量规模增长、安全经营底线、住宅+投资物业双轮驱动、严格的财务纪律和财经纪律几个方面。”华润置地总裁李欣说。
梳理华润置地的营收结构,住宅销售是其重要的业务板块。但今年华润置地没有制定要完成的具体合同销售数额,仅制定了“销售规模保持增长,行业排名保持稳定”的目标。
华润置地首席运营官张大为的预期是,今年楼市整体会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因此在销售上,华润置地会根据具体市场情况细致调整,包括不排除会在二三季度推出大量新项目入市。
华润置地2022年可售资源约有5278亿元,去年流入约2200多亿元,新增可售资源约3000亿元,整体灵活度较高。同时,这批可售资源中90%以上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且住宅产品占比接近70%。这组数据令华润置地的管理层相信,这会对销售有所保障。
另外,华润置地目前已将旗下项目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下一步销售方面总体思路是保销售、保利润。其中,新开盘项目要保利润、保去化率;滞销的项目要在保营销的同时保利润;公建项目要积极拓展大客户。
在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目前华润置地规模与业绩高居中国房地产行业前列,并拆分出华润万象生活赴港上市。但华润置地同样面临增长“天花板”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在战略层面明确新业务增长点和第二增长曲线规划,是华润置地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李欣指出,目前全行业的一个共识是,未来房企整体毛利率水平将回归到20%左右或者以上。回到华润自身,相信公司有能力将开发业务毛利率维持在22%—23%水平。而计算投资物业毛利率拉动,公司整体毛利率将保持在25%以上。
顺应“管理红利时代”的要求,华润置地内部正围绕着降本提质增效、杜绝浪费等方面提升管理水平。同时,也会在新获取项目上保持审慎。
推进融资并购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认为,如果华润置地能够在融资并购方面有所作为,那么它或许会有更加亮眼的表现。充分利用好并购融资机会,不仅可以使企业获得优质发展机会,也有助于华润置地与其他头部房企形成齐头并进格局。
目前华润置地储备的并购贷款资源已经超过400亿元,其在收并购方面是否会有比较大的动作?
华润置地首席战略官谢骥表示,政府明确鼓励国企参与收并购,华润置地对于收并购采取积极态度。收并购整体来说情况比较复杂,华润置地的投资策略是稳健的,从回报角度来看,一定是希望打通收并购项目与公开市场项目,遵循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平衡好收并购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使得收并购成为华润置地重要的土地来源方式。
从策略上看,华润置地的收并购项目会聚焦主流城市、主流板块和主流客户需求,同时,更多侧重于项目端的收并购,不会考虑公司平台股权端的收并购。
目前,华润置地的经营性不动产收入在内地房企中排名第一,已成了华润置地抵御行业风险的平滑剂。财报显示,2021年华润置地经营性不动产业务收入达174亿元,同比增长36.3%,占总体营收的8.60%。
值得注意的是,住宅+投资物业双轮驱动,是华润置地管理层制定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重点。财报显示,2021年华润置地投资物业(包括酒店经营)的毛利率达到了68.2%。也就是说,投资物业对华润置地整体毛利率的拉动十分有利。
因此,目前华润置地管理层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下一步,公司将持续把握商业资产发展的机会窗口,提升购物中心资产规模。按照计划,2022年华润置地将开业购物中心12个,年末在营购物中心数量达到66个,并在2025年将达到100个,总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
资产证券化业务是华润置地在商业地产规模上的重要推手。2021年,华润置地就深圳华润大厦、重庆万象城和上海万象城进行了资产证券化运作,并获得了125亿元资金。
华润置地首席财务官郭世清称,华润置地将继续推进目前的资产证券化价值释放渠道,希望回报率能够达到4%左右。
(编辑:王星)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