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五年 参保人数达1.34亿人

来源:  人民网       作者:张文婷      发布时间:2021-10-28 22:14  |  

2016年6月长期护理保险开始试点,从城镇职工到覆盖城乡居民、再到实现全覆盖,逐渐形成了多元治理、专业化运行的管理模式。然而,作为一项全新的制度,长护险的发展仍受到相关经验缺乏、标准体系滞后、专业人员短缺,以及机构设施不足等因素的制约。随着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出台试行,长护险应如何把握政策机遇,走好探索之路。近日,人民网记者对此进行了调研采访。

试点五年:让失能老人的生活更有质量

“一张床、一面墙、一扇门。”这是大多数失能老人长期的生活状态,也是王瑞福多年来卧床生活的真实写照。“躺在床上已30多年了,多亏老伴一直以来的照顾。但随着我俩年龄越来越大,她护理我也越来越吃力。”家住北京石景山区的王瑞福今年已经60多岁了,年轻时的一场意外导致高位截瘫,让他脖子以下全没了知觉。

面对失能老人对于长期护理保障的客观需要,2016年6月,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开始试点,,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

王瑞福老人成为了这项试点的受惠者。

2018年4月2日起,北京市石景山率先在区内八角街道启动长护险试点,王瑞福通过社区得知消息后,经过申请、评估、公示等一系列流程,很快获得了享受长护险的资格。 “个人一年只需缴费90元就行,替我省了不少事!我现在身体大不如前了,平常就是为他擦洗一下也要费上半天时间。”王瑞福的老伴说。

的确,王瑞福人高马大,180斤的体重,经常是简单的翻身也让瘦弱的老伴忙得浑身是汗。“虽然我护理他的时间长,但终归不是专业护理人员,很多知识都不懂。以前插尿管特别容易让他感染,感染还要跑医院,发着高烧又行动不便,来回折腾,最后受罪的还是他。”提及此事,王瑞福的老伴面露愧疚,红了眼眶。

“好在参加了长护险,现在,每周定期有护理人员上门帮他换尿管、擦洗身体,精神头比以前好多了。”她说。

除了减轻护理压力,长护险也为这个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在试点之前,王瑞福每月2000余元的退休金不足以负担照护费用,家里日子紧巴巴的。试点后,他每个月可以获得12个小时的入户服务和1000多元的护理补贴。王瑞福的老伴说,参加这个险种,对于我们而言就是雪中送炭,护理补贴可以购买需要的药品及更换的护理材料,还可以享受专业的护理服务。

“我最开心的是护理人员来和我聊天,不仅关心我的身体,还能给我讲讲外面发生的新鲜事。”王瑞福觉得,参加长护险不仅纾解了身体的疼痛,心灵也得到了抚慰。

“这也是我们经办长护险的意义所在。对于失能老人而言,周到的护理服务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情感的交流,让这些老人感到温暖和关怀。让他们生命的后半程过得更有质量。”爱心人寿长护险负责人马辉称。

2020年9月,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原有试点城市的基础上,新增14个试点城市。

截至2021年上半年,49个长护险制度试点城市参保人数达1.34亿人,像王瑞福老人这样享受到长护险待遇的累计人数达152万人。

知易行难:长护险相关标准仍待细化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失能人员超4000万人。这与享受长护险待遇的152万人相比,堪称九牛一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如何让更多失能老人拨开阴霾,在生命的暮霭中寻找一丝幸福的曙光,成了长护险试点以来一直探索的方向。

不久前,国家医保局、民政部出台的首个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标志着我国长护险制度建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此次评估标准的出台,使长期失能人员的评估指标、评估实施和评估结果有规可循,促进长护险的实施更加规范。

中国人保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评估标准让长护险待遇享受和基金支付有了统一的依据,但在实际操作中,护理服务的标准各地却并不统一,仍需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

对此,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也持相同观点。在他看来,长护险的相关标准仍有进一步细化的空间,除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以外,还需继续完善长期护理需求认定和护理服务标准体系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孙洁进一步解释称,目前长护险试点的服务项目和服务的内容,在各个试点地方不统一,且长护险试点项目与失能等级的关联度也不够明确,其待遇给付和失能评估的关联度亦还不够规范,部分地区生活照料项目偏多,部分地区医疗护理项目偏多。

知易行难,行胜于言。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战略与规划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关博撰文提到,长护险作为一项全新的政策,在我国试点时间还相对较短、试点范围有限,也没有完全成熟的国际经验可借鉴参照,形成稳定政策框架的条件还不充分。现阶段,应坚持稳字当头、试字优先,积极扩大政策试点范围,优化保障实现路径,丰富政策选择可能性。

幸福曙光:专业护理服务让失能老人更有保障

长护险对于每个试点地区而言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除了相关政策有待细化、筹资标准有待统一等问题,护理服务供给不足、护理从业队伍欠缺亦是其未来发展的掣肘。

朱铭来表示,虽然各试点地区出台了护理服务包,但对于每项服务的具体标准和操作流程尚未出台明确规定,导致各地区乃至地区内部的护理服务水平存在差异,即各试点地区服务项目及服务标准尚未统一,服务质量和待遇标准无法细化管理,不利于服务均等化建设,因此需要提高服务内容的针对性和制度的公平性。

中国人保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社会护理服务体系还不成熟,居家和社区照护服务市场未得到充分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实际需求。护理服务从业队伍水平差强人意,表现在数量和质量双不足,由于工资水平低、缺乏职业发展通道、职业认同感差,从业者多为“4050”人员,严重缺乏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建议政府授权经办机构,参与对机构之外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定,以增加服务人员数量,提升服务人员素质,培育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供给市场。”他表示。

孙洁建议,要推进长护险服务标准化,包括重度失能基本项目数目及标准全国统一,并根据各地方经营运行情况,推出相应补充服务项目的目录。

“从长期从事这项服务的经验来看,对于失能老人而言,既有亲情陪伴,又有专业机构照护,一并为失能老人提供既有温度又专业的服务,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马辉说。

短评:

为人子,止于孝。作为破解失能老人护理难题、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长护险制度试点,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构建全国性长护险制度的重要环节。计长远、谋深远。如何解决我国长护险存在的制度碎片化问题,让其在化解老龄化社会风险、增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更多的失能老人看到幸福曙光,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每个人都会老去,每个人也都希望站在时间隧道的尽头仍旧被温柔对待。这关乎生命的质量,更关乎人性的尊严。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议
国务院国资委:整治形式主义 为基层减负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开始盾构掘进
“海葵一号”登船启运前往珠江口盆地
中国华能云南多能互补基地装机突破3000万千瓦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理想汽车CEO“消失”9个月后首发声,“销冠”不想造车

被曝裁员30%,中国区销量暴跌29%,保时捷何去何从?

起底娃哈哈股权争夺战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