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优质项目 看新质生产力丨运达股份:风起大洋 灯火万家

来源:  企业观察网       作者:祝之君 张一帆 王颖诗 周晓亮      发布时间:2024-7-22 11:10  |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时代新征程上,浙江国资国企始终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向高而攀、向新而进,围绕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速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近期,浙江国资国企创新联合会与企业观察报社浙江省运营中心联合推出“追踪优质项目 看新质生产力”专栏,对第一届“领航者杯”浙江国资国企创新大赛部分获奖项目进行系列报道,共同描摹浙江国资国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蓬勃面貌和良好前景。现为您分享第一篇——《运达股份:风起大洋 灯火万家》。

在西藏措美5158米海拔之巅,在杭州湾大潮翻涌之上,在辽东半岛波涛奔涌之域,在塞尔维亚广袤之野……一座座“大风车”拔地而起,如同一棵棵“迎风花”,时急时缓地转动着,把绿电送往千家万户。这些“大风车”的机舱上,印刷着一个蓝色的logo和粗体字——运达风电。

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际风电领域的尖子生。根据最新发布的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市场份额排名,2023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17GW,其中,运达股份新增装机容量为10.4GW,排名全球前四、全国前三,刷新历史最好成绩。

2023年,运达股份的超大容量双馈海上风电机组项目在第一届“领航者杯”浙江国资国企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该项目突破了超长叶片高发电性能与前馈载荷控制、高可靠系统集成等技术,解决了海上台风、高盐雾高雷暴环境适应性等问题,可覆盖我国所有海域,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直以来,运达股份以“献人类清洁绿电,还自然碧水蓝天”为企业使命,持续探索创新,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为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双碳目标和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挽科技之弓,争创新自主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运达股份跑出了创新自主的加速度。

“十几年前,维斯塔斯风力技术公司等来自丹麦、德国和美国的三家企业垄断了全球风电机组市场,国内风电设备基本依赖进口,购置价格高、运维成本大。浙江是经济大省,也是电力缺口大省,大力发展风电等新能源产业迫在眉睫。”运达股份技术中心总经理罗勇水回忆道。

▲ 国电浙江象山二期海上风电项目

面对国外垄断、国内能源的迫切需求,运达股份开始加快加紧风电机组核心设备及相关零部件研发。技术从0到1,装备面对的环境从平原到高原,从陆上到海上,从近海到深远海,挑战不断升级,攻关从未停歇。其中,为攻克海上风电机组研发难题,运达股份成立了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交付、运维全保障的技术团队,成功研发出10MW近海风电机组和16MW深远海风电机组,并于2023年开始在浙江和辽宁两省批量交付。

风电机组叶片,是海上风电机组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外形设计、结构布局到材料选型直接影响着风电机组捕获风能的效率。运达股份在2022年成立超大容量双馈海上风电机组项目之初,为研制一款当时全球最长的110米长度海上风电叶片,罗勇水带领团队精心调研、小心求证,大胆提出开发轻量化碳纤维叶片的设想,而在此之前,碳纤维材料还从未在国内风电叶片上进行过批量应用。从设想到设计再到制造,试验、失败、再试验,研发人员历经5个月的奋战,突破了风电碳纤维叶片气动、结构、工艺一体化设计技术和百米级碳纤维叶片的成型工艺,终于制造出首支110米海上风电碳纤维叶片。碳纤维材料的应用,使得叶片重量减轻20%,整机载荷下降15%,是行业内名符其实的精品。

▲ 海上9MW海鹞平台

海洋天气变幻莫测,海上风电机组安装人员必须在作业“窗口期”完成作业,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风电机组打桩深度达海床70米以下,深海海域甚至要采用漂浮式风电平台。“以浙江项目为例,56台机组的安装,整个作业面是比较大的,最多时有50多艘船,包括海上的安装船舶、运输船舶等,作业人员达到500多人”,罗勇水介绍道。安装不易,风电机组面对的运行环境则更为复杂,浙江台风多发,为应对这一情况,运达股份全球首创“一机一储”智能化方案,即在每个风电机组下安装一个储能集装箱,在台风等恶劣天气来临时,即便是在极端风况下电网突发断电,储能设备可为机组的控制系统和偏航系统提供后备电源,保障机组安全。同时,运达股份海上风电“一机一储”方案能够充分发挥储能设备快速响应、精准调度的特点,主动参与电网一次调频、平滑风力发电输出特性,改善电能质量,实现储能系统与海上风电的最优经济联动。

搭数智之箭,谋产业转型

今年年初,运达股份正式入选“2023年浙江省未来工厂”名单,这标志着运达股份全面实现了数据驱动、数据赋能,基本完成了“高端风电装备链主型未来工厂”的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融入让具有多年风电开发经验的运达股份如虎添翼。

▲ 运达企业大脑

风电场宏观选址,关系到资源利用效率和项目运营收益,对一个项目投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从“人找风”到“风找人”,字面上主谓顺序的简单变换,却为整个行业打开了风电场宏观选址的新天地。运达股份凭借在风场开发、设计、建设及运维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数字化水平,以及平台所拥有的海量资源数据和分析能力,成功开发宏观选址规划云平台——“驭能”,让风资源自己找上门,帮助用户快速定位优质开发区域,筛选适合开发场址范围,获取详尽完备规划方案,预估项目全生命周期产能和收益。迄今为止,平台已为数百位用户提供资源开发服务,完成数千个风电项目的规划选址服务。

从技术变产品,从产品变公司。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运达股份不断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成立了风电储能公司,从装备生产领域向投资、EPC(工程总承包)领域拓展;借力电力市场化改革东风,计划投资设立电力交易子公司,让更环保更具性价比的风电走进千家万户,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射绿能之靶,创绿色未来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风电在电力来源中的占比将从2022年的7%扩大至2030年的15%。风电提供的电力稳定,被视为绝佳的可再生能源。

▲ 西藏措美哲古分散式风电项目

在发展风电技术的道路上,运达股份坚持因地制宜、守正创新。在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浙江,研发团队致力于研发海上风电机组,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利用好浙江海岸线长、海域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在以沙漠戈壁为主的北方地区,致力于陆上风电技术的开发创新,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搞好风电的同时做好治沙工作,争取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丰收”。

过去的五十多年,与风电技术一同成长的还有企业本身。1972年,当时的浙江省机械工业厅风电研究所(运达股份前身)开始研究风电技术;2001年,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成立,开始走产业化之路;2019年,运达股份A股成功上市;2023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企业”名单,更名为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综合型能源集团迈进。

如今,运达股份的风电机组产品遍及国内外600余个风场,每年为世界提供近千亿度清洁能源。

未来,运达股份将锚定“双碳”战略发展窗口期,牢牢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与高端制造领域业务布局,深入谋划“两海战略”,不断提升产业链韧性,增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展现运达担当。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
国务院国资委:整治形式主义 为基层减负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开始盾构掘进
“海葵一号”登船启运前往珠江口盆地
中国华能云南多能互补基地装机突破3000万千瓦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中国最大汽车集团”王冠不稳 上汽开启保位阳谋

武汉、珠海开启房产收储行动

2024成都车展的五个意义、四大亮点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