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中旬,首发上会获通过的长春英利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英利汽车”)又有新动作。
3月25日,英利汽车披露的的招股意向书显示,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149,425,316股,发行后总股本1,494,253,157股,将于上交所主板上市。初步询价时间为3月29日和3月30日,4月2日将进行网上、网下申购。
随着英利汽车发行在即,资本市场将迎来一匹黑马,也将为汽车行业的二级市场提供新鲜血液。
增长率高于同期汽车增速,一季度预计盈利1300万元
招股意向书显示,英利汽车专注于实现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主营业务为车身结构零部件及防撞系统零部件的设计、研发、制造及销售;其主要客户为中高端品牌,拥有稳固的客户资源,与一汽大众、北京奔驰、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吉利汽车、沃尔沃亚太、华晨宝马等主流车企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本次IPO,英利汽车拟募集资金30931万元,将分别用于设备升级改造项目、长春英利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模具制造建设项目、长春英利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及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招股说明书显示,英利汽车预计今年一季度可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9.3亿元至11.3亿元,同比上升11.28%至35.2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约为1300万元至15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约为1300万元至1500万元。2020年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50.2亿元,营业利润约为2.89亿元,净利润约为2.4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51亿元。
在近年来汽车行业遭遇阵痛的大环境下,作为行业内完整的车身轻量化解决方案提供者,且为中高端车型提供配套零部件产品,而中高端车型市场好于整体汽车市场的表现,英利汽车在报告期的的业绩好于行业整体状况。
2018年-2020年,英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6.69亿元、48.12亿元和50.2亿元,最近三年收入保持稳步增长,远高于同期汽车销量增速;以仪表板骨架和前端框架为例,在报告期内,英利汽车这两款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
而这背后是英利汽车对核心技术的布局、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英利汽车建立拥有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的生产线,可实现智能化的管控一体化生产;在国内主要客户周边建有二十余个生产基地,已在华南、华中、华北、华东以及东北地区建立全面的生产配套网络。
在产品质量把控方面,英利汽车通过了 IATF16949:2016 质量体系认证, 建立了包括新产品质量管理、过程质量管理、售后质量管理在内的一整套质量保证体系,并依托该体系,使其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证,提高产品合格率;在报告期内,英利汽车的产品合格率均超过99.9%。
依托汽车产业升级,进一步打造核心竞争力
尽管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汽车行业整体下滑趋势未能结束,但已将销量降幅收窄至3%以内。业内认为,一方面居民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新车市场需求空间依然较大,汽车保有量相对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政策方面国家大力扶持汽车产业的发展,频频释放利好;因此业内预测,中国汽车市场潜力依然巨大,预计2021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到2600万辆;未来5年,国内汽车市场或将保持稳定,2025年有望达到3000万辆,汽车产业的升级变革将持续。
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汽车模块化与轻量化逐渐成熟完善并应用到生产环节,未来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创新或将助力实现弯道超车。按照英利汽车的规划,未来将侧重集成化零件如模块化产品的开发,新型材料的研究,进一步提升模块化和轻量化水平,为技术升级提供有力保障,更能保证满足主机厂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业内认为英利汽车能够在汽车行业技术变革过程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此外,汽车新四化的变革成为趋势,也为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机遇,目前英利汽车已经和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威马汽车等建立合作关系,丰富客户体系,在新四化的转型升级过程中抢占先机,保持领先的地位。
不仅如此,据了解英利汽车也在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在整车车企集中分布区域深化战略布局,提高产能规划,提高研发及生产技术水平;在研发方面,英利汽车称继续专注于轻量化车身结构零部件及防撞系统零部件的设计和开发,重点发展模块化零件及大型车身分总成零件。业内认为,未来汽车行业更注重核心技术的竞争,而作为核心零部件厂商,英利汽车不断提高核心技术能够与外资零部件车企竞争,同时保障零部件产品的自主化生产和国产化竞争,避免受制于人。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四化的转型升级成为趋势,扩大产能保证产销、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实力也成为汽车圈的共识;而随着英利汽车踏入资本市场,也将为国产化零部件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或将有益推动核心技术的国产化。
(编辑:王星)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