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集群,怀柔科学城向阳而生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华凌      发布时间:2021-2-26 10:54  |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国重器”集中亮相;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整建制迁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怀柔园区启用……“北京怀柔科学中心已经成为全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十四五’期间将不断强化其原始创新策源地功能。”不久前,在国新办就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沈竹林表示。

怀柔科学城是北京“三城一区”战略布局中的三大科技城之一,形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阵地。目前,国家和北京市在怀柔科学城布局近40个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设施平台,“十三五”布局的29个平台全面开工,创新生态日臻完善,推动政策和机制创新。

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

“今年及未来一个时期,怀柔将高标准推进大科学装置和交叉研究平台建成运行,加快形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北京市人大代表、怀柔区委书记戴彬彬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戴彬彬介绍说,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直接承担着科学装置设施平台、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运行等重要任务。截至目前,29个科学设施平台全部开工建设,7个项目设备安装调试,17个项目主体结构封顶,5个项目加快建设,物理所“一装置两平台”率先进入科研状态,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首出创新成果,“十四五”科学设施完成申报。

“落地怀柔的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已经率先进入科研状态;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1月完成了主体钢结构施工,年底主体工程完工,完成土建工程的90%;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目前设备正进行安装调试,预计今年6月可具备试运行条件;子午工程二期土建工程完成85%,预计6月土建工程完工,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预计年底土建工程完成90%。”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伍建民介绍,在建的这29个科学设施平台,将相继在2022年至202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怀柔区将积极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建设,加快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中科院是参与怀柔科学城建设的主要力量。2017年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以来,中科院在怀柔科学城承建和参建了26个装置和平台项目,涉及物质、空间、生命、信息、地球科学等领域,部分项目已经进入科研状态。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局长黄向阳表示,中科院参与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工作重心将从建设向科研转移,重点谋划开展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发,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及事关国家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战略性技术储备。

搭建产业链激发创新活力

在怀柔科学城的顶层设计中,产业集群发展初期在获得政府大力支持基础之上,吸引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研发中心落地,逐步将其引导成为能够独立运作且具有自负盈亏能力的产业园区,搭建相应的产业链,绵延生生不息的活力。

伍建民表示,“依托这里规模宏大的科学设施平台集群,加强自主创新力度,通过定制和研制,未来一些高精尖的科研仪器设备将有可能在怀柔科学城实现国产化。”

据介绍,去年在怀柔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区经信局成立产业链专班。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区经信局做好顶层设计,推进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同步实施。前期对怀柔区各镇乡、各产业线进行系统梳理,2021年要积极对接中科院北京分院,研究市级科技创新资源及创新政策,梳理清楚适合在怀柔成果转化落地的项目、团队资源信息,2月将拿出具体详细的方案。例如,未来要发挥H6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庙城南部地区福田二、三工厂周边,加快产业链上延锋海纳川汽车饰件等高科技企业入驻,引进零部件、物流仓储、分装配套等上下游游企业,形成顶级高附加值产业链条,打造链条完整的智能制造汽车生态。

“今年我们要继续聚焦能源材料、生命健康、商业航天、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传统产业赋能等领域,持续研究创新链和产业链,在3月前拿出研究成果,为新产业发展提供产业链全景图、招商导航图和实现路线图。实现产业链上的沿链聚合,以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为依托,承接落地隐形冠军、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怀柔科学城正在推进与国家有关部委和单位的协调沟通和对接合作,以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为牵引,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怀柔。

加速培育创新生态环境

如今,怀柔科学城正在加速集聚创新资源,加速培育创新生态环境,激发持续的科学创造力。

戴彬彬表示,我们将紧紧围绕构建科技创新生态,全面提升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首先是要加速聚集各类创新要素。用好市院合作、校地共建、央地协同等机制,积极布局小而精的新型研发机构,合作共建一批创新中心、创业平台、硬科技孵化器和加速器等科创载体。

好消息接踵而至:“整体搬迁+聚集人气”,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2020年9月整建制迁入;“顶尖领衔+团队引进”,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院士领衔的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落户,选址在金隅兴发公司地块改造成的高等研究机构集聚区;“人才牵引+项目落地”,北京海创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在推动7个成果转化项目;“科教融合+供需对接”,中国科学院大学怀柔科学城产业研究院着力构建综合创新创业平台。“央地合作+引入要素”,有色金属新材料科创园建成启用,13家企业和机构正式入驻或者签署了入驻协议;“专业机构+打造品牌”,创业黑马科创加速总部基地引导高端创新要素聚集怀柔;“量身定制+空间保障”,海创硬科技产业园利用现有腾退厂房改造成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功能融合+学术生态”,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努力建设要素完备、功能完善的创新创业示范区;“头部企业+研发平台”,机械研究总院怀柔科技创新基地正在推进前期手续办理。

去年11月22日,清华工研院雁栖湖创新中心揭牌成立,聚焦科研仪器、传感器、新材料三大产业方向,围绕高端仪器设备的研发、制造和应用场景,建设中试研发平台、技术创新中心、转移转化基地,打造国际顶尖的硬科技孵化器和创新企业加速器,构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品研制的创新链条。据了解,该创新中心力争在2025年前,将建成一批行业前沿的研发、中试和检测平台,孵化培育30家硬科技企业,提供高水平的办公、研发、中试环境。

据伍建民介绍,近年来,怀柔科学城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推动国际科技组织落地,发起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国际综合性科学中心研讨会、世界创新经济论坛、细胞科学北京学术年会等一批国际性的论坛或研讨会在这里举行,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合作联盟落户,来自中国、德国、英国、波兰、瑞典、瑞士、荷兰等7个国家的16个科学中心和科学城成为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怀柔科学城的国际化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编辑:于思洋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议
国务院国资委:整治形式主义 为基层减负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开始盾构掘进
“海葵一号”登船启运前往珠江口盆地
中国华能云南多能互补基地装机突破3000万千瓦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理想汽车CEO“消失”9个月后首发声 “销冠”不想造车

被曝裁员30%,中国区销量暴跌29%,保时捷何去何从?

起底娃哈哈股权争夺战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