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国资国企新质生产力发展全面“开花结果”

来源:  国资委官网       作者:湖北省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4-6-12 09:40  |  

2024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复杂经济周期,湖南国资国企走出“向新攀登”的向上曲线。

新一轮国企改革进入关键年,湖南国资国企紧紧围绕9个重点发展产业及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创新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技术迭代升级,新要素创新配置,新产业拔节生长,新市场不断开拓,高质量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新技术“开花结果” 大模型、人工智能竞速

从人工“算”到大模型“算”,湘钢精炼厂“老司机”轻松智驾;世界级“灯塔工厂”日夜不停,中联重科平均每6分钟可生产一台挖掘机;从猪只出生到出栏,新五丰联合华为打造“智慧养殖”,真正把人管猪变为“数据”管猪……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力。

今年,湖南国资系统大力实施科技创新“123”工程,突出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十大技术攻关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从基础科学到前沿应用技术,企业核心技术攻关步伐加快,努力成为湖南省科技创新的“先锋队”、占领科技创新“无人区”的先行者。

全球首发!湖南钢铁集团、移动、华为联合打造的钢铁行业盘古大模型4月28日全球首发,推动传统产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树立全球钢铁行业数智化转型新标杆,努力实现钢铁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弯道超车。

行人闯入“秒”识别,异常停车“秒”处理……当一条路有了“大脑”会是什么样?在长沙绕城公路,湖南投资集团与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联袂打造智能预警平台,集AI事件检测、重点车辆智能预警、运行实时监测、动态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为湖南高速智能化增添“智慧”。

25天,从建造到精装!在湘潭综合保税区,湖南建设集团模块化保障性租赁住房示范项目日前揭牌。相比传统建筑,鳞甲模块化建筑体系每平方米质量减轻60%,建筑垃圾减少70%,节能降耗40%,实现了“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今年以来,国资委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有序推进,已突破21项技术,申请专利55项,发布技术标准4项。湘电集团200吨级纯电矿用车等多个领域取得一批“首”字号突出成果,兴湘集团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正申报国家大科学装置。

新产业“两端”发力 “链主”表现亮眼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长期以来,湖南省国企在传统产业基础扎实,但在新兴产业上有极大提升空间。

密集考察调研、实施针对性支持举措……今年以来,湖南省国资委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产业引领支撑作用。各企业纷纷向“新”发力,在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加速布局落子。

产业焕新,“链主”亮眼。

湖南钢铁集团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涟钢冷轧硅钢、湘钢精品钢材产业结构升级改造等项目投产。

2月21日,湖南轻盐集团总投资101.8亿元的衡阳绿色低碳盐碱产业园项目开工,力争补强湖南省盐卤化工产业链。旗下美特新材与中南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湖南首个钠电研究院,联合德赛电池等下游企业,正式进入钠离子正极材料赛道。

作为有色金属产业链主,湖南有色集团成立科学技术协会,围绕21个领域开展“揭榜挂帅”。旗下平江黄金资源整合及一体化开发利用项目加快建设,辰州矿业推动矿产资源增储上产,提高有色金属产业经济贡献度。

湖南建设集团围绕智能、绿色、精品,打造设计、施工、运营、投融资产业链,以及绿色建筑、新一代建造工艺原创技术策源地。

锻造轨道交通“长板”,湖南轨道交通控股集团聚焦建链强链,打造科技创新的高地,抢占快速磁浮“赛道”。

3月27日,湖南“能源航母”起航,湖南能源集团正式揭牌成立。聚焦能源核心主业,加快推进煤电、气电、抽水蓄能等重大电源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风光新能源,积极推进外电入湘,统筹推进天然气上中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同时,在战新产业领域表现突出,铝基制动盘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目前,湖南能源集团已培育专精特新企业7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澎湃动能。

今年一季度,湖南省国资委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455.48亿元,同比增长5.22%,占比31.38%。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等战新产业拾级登高。

新要素创新“配置” 打通堵点卡点

华为盘古钢铁大模型落地湘钢,完成“0到1”的突破,而“1到10”的内生可持续发展正在湘钢不同场景上演。与传统智能化改造相比,大模型可模块化操作,企业技术人员像搭积木一样,“自己当大厨”开发新功能。

新质生产力的“新”,不仅是技术革命性突破,也是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体现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湘钢大模型的应用,正是劳动者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技能提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湖南省国资系统持续完善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体制机制,打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

实施激励与约束,激活发展“动力源”。通过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享、项目跟投、科技成果入股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创新。能源集团对突出贡献人才给予百万级特殊奖励,对3家子企业开展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农业集团出台《集团中长期激励实施方案》,4户子企业试行员工持股,20户子企业实施超额利润分享激励机制,天心种业等企业开展股权激励。

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两书一协议”签订率100%。湖南建设集团经理层6位成员及纳入改革范围的77户子企业434名经理层成员全部签订“两书一协议”,释放经理层成员的活力和创造力。

湖南省国资委介绍,推动重组整合实现要素畅通流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资源支撑,同时,形神兼备深化市场化机制改革,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活力动力。比如,一场自内而外的市场化改革在雪天盐业拉开帷幕。雪天盐业组建大湘西分公司,几大销区从各自为政到重组为一,面对人的问题,重新定岗定编,管理岗位缩减至25%;对照业绩指标,强考核、硬兑现。有了大湘西分公司的改革示范,雪天盐业将成功经验在省内外复制推广。2023年,雪天盐业小包盐全国市场份额占比达10%。

新市场不断开拓 拥抱“一带一路”

钢管“钻”向深处,标准走向世界。在东海之滨,我国首个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衡钢自主研制的深水钢悬链立管应用于这个大国重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向着超深水全面迈进贡献了钢铁力量。

进军低空经济赛道,抢占“万亿级”新市场。湖南交通设计院与湖南智航飞购科技有限公司携手,聚焦低空经济场景牵引、标准支撑、装备创新、技术贯通等关键领域,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等合作。目前,双方在低空经济与数字交通领域深度融合,拓展无人机快递业务,覆盖即时零售、无人机快递、医疗运输、景区配送等多个应用场景。

“探天”“入海”,湖南国企乘风破浪,“蓝色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正加快显现。

放眼全球,拥抱“一带一路”。眼下,在广袤的非洲大陆,湖南“走进非洲”活动如火如荼。湖南省属国企打头阵、挑重担,依托中非经贸博览会这一国家级平台,抓住湖南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契机,将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更好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加快推进对非经贸合作、着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展现更大作为。

作为湖南省最大的外经龙头企业,湖南建设集团对非业务涉及国别26个,在非22个国家有48个工程项目正在履约,合同总额约111亿元。2023年对非承接工程业务合同额39.9亿元,占该集团国际业务外经总量的56.4%。目前驻非中方人员288人。

中联重科于2007年进入非洲市场,参与了埃及新首都等非洲多个重点工程项目。目前已在非洲市场构建较为成熟的销售网络体系、立体的本土化运营格局。

“游非洲”正在升温,湖南旅游集团旗下华天国旅代理“南部非洲探秘游”“纳米比亚摄影游”“心动南非花园大道游”等经典赴非旅游线路8条。

只争朝夕、时不我待,湖南国资国企向新向实向未来。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在山东考察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先进职工和优秀青年座谈会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开始盾构掘进
“海葵一号”登船启运前往珠江口盆地
中国华能云南多能互补基地装机突破3000万千瓦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车企大佬争当直播网红,重写“英雄谱”还是空做“邯郸

告别至暗时刻,东风汽车新领导层急速“换档”

首钢股份调整党委书记背后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