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葵一号”登船启运前往珠江口盆地

来源: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4-5-17 14:16  |  

5月15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完成装船固定工作,将启程南下前往珠江口盆地流花11-1油田群进行海上安装。早在5月12日,“海葵一号”从中国海油青岛建造场地离港,经过超12个小时的作业顺利完成装船。按照项目计划,“海葵一号”预计20日抵达广州大屿山锚地浮卸作业海域。

“海葵一号”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包括船体和上部功能模块两部分,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是世界上首个集成海洋一体化监测系统、数据集成平台、机械设备健康管理系统等多系统的“数智化”圆筒型FPSO。投产后,“海葵一号”日处理原油量可达5600吨,为我国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提供全新方案。

由于自身不具备航行能力,“海葵一号”需进行由青岛建造场地至南海作业海域的长距离运输。为缩短航行时间,在综合考虑圆筒结构特点及作业风险后,本次作业采用“大船背小船”的方式,由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新光华”号半潜船进行运输。大船甲板沉入水下,待“海葵一号”被拖至指定位置后,再浮出水面将其“背”起。

“海葵一号”装船作业技术难度极高。其主甲板最大直径90米,近30层楼高,总重约3.7万吨,吃水深度接近航道极限。另外,浮装作业对水深要求高,“海葵一号”需赶在涨潮时出发,而每月满足作业条件的潮位窗口仅有3天。圆筒型结构重心高、易发生偏转,装船过程需要使用6艘拖轮和4台绞车密切配合,在“穿针引线”中将“海葵一号”精准装载到预定位置,精度要求达到毫米级,对方案设计、计算分析、现场指挥等提出严格要求。

“海葵一号”装船作业首次在国内大型海洋平台装船中应用捕捉器、自动全站仪与水下摄像头相结合的定位技术,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测量机器人辅助系统,由我国自主完成技术方案编制、复杂计算分析、施工指挥管理等系列工作。目前,中国海油已系统掌握了拖拉装船、模块化运输车装船、浮托装船等多类型海洋平台装船运输成套技术。图为施工人员拆卸“海葵一号”固定期间干涉物。

(编辑:王月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在山东考察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先进职工和优秀青年座谈会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开始盾构掘进
“海葵一号”登船启运前往珠江口盆地
中国华能云南多能互补基地装机突破3000万千瓦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车企大佬争当直播网红,重写“英雄谱”还是空做“邯郸

告别至暗时刻,东风汽车新领导层急速“换档”

首钢股份调整党委书记背后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