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投资审计工作

来源:  《国企》杂志       作者:陈潇      发布时间:2024-9-18 10:30  |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企业投资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面临的投资风险日益增加。为应对投资过程的各种风险,提高企业投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防范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回报,需要不断加强企业投资行为的有效监管。投资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做好投资审计,强化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投资审计高质量发展。

扎实开展审计项目

投资审计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要以法律为准绳,克服认识上的误区,做到有所为时不缺位、无所为时不越位,依法依规、有节有力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一)精心组织安排,统筹整合资源

一是充分运用数字化审计模式。采取“数据分析先行、现场取证跟进”的审计模式,将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统一工作原则和标准,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二是统筹整合审计资源。落实审计项目和组织方式“两统筹”要求,优化人员配置、整合资源,将投资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等多种审计方式相结合,采取“融合式”“嵌入式”“1+N”等多种模式,从单一型审计向复合型审计转变,推动审计工作深度融合,通过有效整合审计资源,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

三是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主动对接,加强与相关部门或单位的协同配合,形成上下联动、纵向协同、整体发力的新格局,审计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信息共享机制,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所有相关人员,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统一原则标准,坚持依法审计

一是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客观性要求评价报告的分析和评价结论要有充分可靠的依据,所依据的数据资料是现实发生的真实数据或根据实际情况重新预测的数据;公正性要求避免在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和做结论时避重就轻,做出不客观的评价,要同时反映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于改革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依法审计与实事求是相结合,贯彻“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力求全面、准确、科学地评价领导干部的功过是非。

二是坚持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要求合理分配审计资源,优先审计那些对企业影响重大的领域或事项。在实施审计时必须抓住主要问题、重要环节,做到有的放矢,重点查明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和数额比较大的经济事项,以解决应审期限长、内容多、范围广以及审计时间紧、审计任务集中、人手少的矛盾,做到事半功倍,提高效益。

三是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强调在审计过程中应关注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内容和经济实质,而不仅仅局限于其法律形式或外在表现。经济事项的实质是核心,形式是要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以事实为根据,应深入分析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识别和评估那些可能隐藏在形式背后的潜在风险,保持专业怀疑精神,识别和评估可能的形式与实质不符的情况。

(三)明确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

一是全面梳理,研究确定审计内容,是确保审计工作全面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步骤。针对投资项目情况,全面梳理国家政策、法规及企业相关制度要求,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结合公司实际,研究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确保审计工作全面有效反映真实情况,为企业决策和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聚焦中心,准确把握审计重点,是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的关键。针对投资项目审计的实际,紧密围绕中心和大局找准位置,聚焦主责主业,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具体的审计监督中,依法履行监督职责;重点关注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合同签订、工程结算、大额资金使用等关键薄弱环节,揭示投资项目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推动投资建设规范管理。通过聚焦重点,帮助审计人员集中精力,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三是动态调整,不断优化审计内容,是确保审计工作始终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环境变化保持一致的关键。持续关注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市场动态、法律法规更新、技术进步等,及时调整审计重点。针对投资项目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要及时对审计工作内容进行调整、审计资源进行重新分配,提高审计工作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促使投资项目能够及时纠偏,推动投资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绩效导向,强化过程控制

一是明确绩效目标,确保审计工作与企业的整体目标和战略相一致。制定审计计划时,要确保审计内容与绩效指标和目标相匹配,优先审计那些对绩效影响最大的领域。

二是做到“严、实、新”。以“项目+实地考察+座谈”的模式,制定更严格的项目验收标准、更翔实的项目考核标准、更新颖的考核方式等,把控中间环节,提高中介机构服务质量。严格对中介机构的追责。实行定期巡查制度,开展对中介机构履责情况的检查,严厉查处中介机构因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滥用职权造成审计的重大过失,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

三是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审计过程中的每一步都符合绩效目标和控制要求。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审计工作符合专业标准和要求,提高审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定期评估审计策略的有效性,确保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绩效管理需求保持一致。审计人员可以更好地坚持绩效导向,强化过程控制,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并促进企业整体绩效的提升。

突出成果转化,促进效能提升

投资审计结果主要以审计报告、提示函、问题清单等形式反馈给主体企业、投资归口管理和巡视审计等部门,多渠道积极运用投资后评价结果。

(一)加强审计整改

一是建立边审边改机制。投资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审计通知书、审计提示函、问题清单等方式反馈给有关整改责任单位,坚持边审边改,立行立改,及时纠偏,提高审计整改时效性。

二是建立“审计整改清单”销号机制。审计部门和有关整改责任单位对审计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逐项分解建立清单并实行台账管理,审计部门持续动态跟踪并督促整改落实,确保“整改一个、核实一个、销号一个”,提高审计工作效能。

三是健全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作机制。围绕“问题共查、成果共享、整改共督、发展共促”,建立健全监督协同工作机制,推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督、巡视巡察监督深度贯通、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协同监督合力。

四是强化责任追究,提升监督实效。若项目投资经营中存在未履职或未正确履职以及违规违法行为,则作为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审计研究

一是总结被审计企业经验做法。审计部门及时总结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的好经验和做法,加以总结、宣传和推广,充分发挥榜样引领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是总结审计项目经验做法。审计人员及时总结在投资审计过程中的工作经验,通过内外部学习和内部岗位交流等方式,加快培养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为企业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作者单位: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审计部)

来源 | 《国企》杂志9月上半月刊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
国务院国资委:整治形式主义 为基层减负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开始盾构掘进
“海葵一号”登船启运前往珠江口盆地
中国华能云南多能互补基地装机突破3000万千瓦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北自所70年:科技报国 以智赋能

民营车企业绩全面领先,国有车企如何“正面刚”

“中国最大汽车集团”王冠不稳 上汽开启保位阳谋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