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办,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承办,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指导的2024年(第41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暨2023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发布会在成都召开。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文清,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孝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松,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芬儿,国家医疗保障局原副局长陈金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司长张锋、二级巡视员刘嘉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司副司长顾金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许宗余,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张辉,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院长应亚珍,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会长张伟,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原司长杨青,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执行会长吴海东,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冯锦花、王朝勇,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新华,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副局长余辉,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张海峰等出席会议。来自政产学研医用金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
会议伊始,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文清致辞。他指出,四川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近6000亿元,规模位居中西部第一,并具备了发展医药工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拥有转化医学大科学装置、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一大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转移转化基地,国家中医药改革示范区,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等产业聚集区和产业集群;生物制药、现代中药、高端化学药、医疗器械等产业竞相发展,核医药、口腔器械、生物制药等新赛道加速成长。同时,四川也是西部医疗服务大省,三甲医院数量居全国首位。展望未来,四川省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培育生物制造等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良好产业生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供给,营造更优越的营商环境,推进医药、医学、医疗融合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孝洋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完善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等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强调要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工信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支持强化各方协同,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加快推动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产学研协同,切实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二是加强产业生态营造,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从产品形成产业,不断提升医药产业的创新质效;加强数字技术赋能,超前布局产业底层关键核心技术,汇聚形成高质量的产业数据库,激发医药领域数据要素价值的全面释放,加快推进医药工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司长张锋在主旨报告中对药政司的管理情况作了分享。一是国家药物政策体系建设,今年以来药政司依托相关协会和科研院所,集合全系统力量实现体系构建,通过6个主题系统梳理我国药物政策总体情况,结合各领域的应用,在医院用药政策、短缺药品政策、儿童用药等39个专题分门别类考虑不同类别药品高质量持续供应保障的挑战和难题。二是短缺药品供应保障,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短缺药品保障实现了机制化水平的提升,从短缺清单制度的建立到跨部门会商联动,再到医疗机构直报,实现了医疗机构及时直报。三是基层用药,药政司强调二三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用药进行联动管理,并重点考虑基层用药的规范遴选,必须根据疾病、诊疗指南、循证依据、药品本身在基层使用的特点等来进行相应的技术规范制定,由省级指导基层。四是药师岗位培训,通过药师队伍人才建设,优先开发最优质的药师队伍中价值最高的一部分能力资源,让药师与医生协同作战,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司副司长顾金辉作了“强化科技创新对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支撑作用”的主旨报告。他从科技创新支撑健康中国建设、支撑医药工业发展的角度,分别围绕全面创新与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科技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卫生健康科技管理的思路与框架,面临的主要需求、形势与问题,以科技创新支撑健康中国建设等五个方面,对卫生健康委员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总体考虑和部署进行了解读。卫生健康科技管理的总体思路,是从原有狭义的科研项目管理拓展到广义科技管理、科技治理,甚至拓展到创新管理。他表示,作为卫生健康科技创新的行业领域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角色,通过职能划转,以行业科技规划、政策、项目管理为主线,统筹资源,确保相关职责能够接得住、管得好、出成果。展望未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以“三个清单”为指引,更好的统筹卫生健康科技资源、开展攻关,并通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相关项目进行部署落实。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张辉在主旨报告“疫苗研发和批签发管理”中对我国的批签发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中检院在批签发工作中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执行关键、批签发审核要点等作了阐述。他结合去年疫苗企业及产品的批签发工作情况,以详实的数据揭示了过去五年,我国在批签发品种数量上呈现稳中向上的趋势。从产品合格性来看,所有疫苗合格率在99.9%以上,这意味着我国具有独立生产全球已上市的绝大多数疫苗的能力。随后,他分别从批签发数据信息,分析透视了进口疫苗批签发和国产疫苗出口情况,以及流感病毒疫苗、狂犬病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乙肝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联合疫苗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等热门品种的批签发情况和研发趋势。疫苗研发将向着更加利于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发展。最后,他对如何做好疫苗批签发法规和体系进行了政策背景、标准建设和完善、布局和措施等方面的介绍,并对公共卫生保障分享了中检院的实践经验。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院长应亚珍作了主题为“深化医保支付,实现战略购买”的主旨报告。她分别从支付方式改革理念与目标,DRG分组方案与DIP病种库2.0版,科学支付的思考三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她指出,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作为医保制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目标和医保制度的目标完全一致,均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作为首要目标,通过战略购买、战略支付、价值支付来实现三方供应。对于医疗、医药,通过这项改革,能够使得区域卫生资源配置的问题引起更多关注。DRG调整的主要方向是回应临床关切,临床上有许多资源消耗的情况、病例情况与支付标准不合理,从而影响临床行为,最终影响患者看病就医。DIP则是考虑了新技术应用,如增加了病种,包括免疫、基因、部分放射资料、介入治疗等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都单独成新病种。她表示,需要落实新时期的卫健工作方针,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做到关口前移、医防融合、注重健康管理,各部门协同推动人群主动健康。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朝勇在“四川医药健康产业推介”中提到,近年来,四川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锚定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加快构建服务国家全局,体现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战略位势凸显,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川渝地区已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第四大医药健康创新发展集聚区;二是创新动能强劲,四川已形成完整的研发服务创新链,服务水平全国领先、国际知名,有着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29个、重点科研院所200余家、完成药物评价1600余个;三是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四川已基本形成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核心、五区协同发展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四是产业基础雄厚,四川医药健康产业家底深厚、特色突出、生机蓬勃;五是应用市场广阔,四川是西部最大的医疗资源、服务供给省份;六是政策支撑有力,四川各级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保障产业发展。未来,四川将坚持“一个目标”,聚力打造万亿产业;聚焦“三大领域”,因势推动分级发展;谋划“九项路径”,不断积蓄发展动能。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魏树源主持。
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环节,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郭文作了“2023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解读”。她表示,2023年,虽然在多重压力下,百强企业部分指标有所回落,如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0.29%,门槛也相应出现了回调,但把时间维度拉长,可以看到百强发展基本面稳中向好的趋势。一方面,行业集中度有所回升,2023年百强企业在医药工业总体营收中占比提升至34.9%,比上年增加4.1%,接近疫情前水平。百强内部呈现出集中度提升的趋势,TOP30企业也是百亿级企业,营收占比较2019年提高了10.6%,达到63.6%。另一方面,企业格局总体稳定,2014-2023年间,56家企业连续10年上榜百强,上榜次数大于5次的企业占上榜总次数的85.6%,充分说明头部企业总体趋于稳定。2023年,已形成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以上1家、300-400亿元6家、200 -300亿元9家、100-200亿元14家的企业格局,且近两年仅略有微调,良好且稳定的企业梯队是产业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根基。郭文表示,面对种种压力,百强企业适时调整战略和经营策略。在研发创新方面,2023年百强企业的平均研发费用为7.79亿元,同比增长0.4%,研发投入强度由上年的6.8%提升至7.6%,彰显了百强的发展定力。此外,百强还通过营销变革、拓展国际市场,开展投资并购等多举措,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时,展示出迎难而上的力量与韧性。
(编辑:王星)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