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8日,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伊利集团)发布了中国食品行业第一个双碳目标及路线图,表明伊利集团已在2012年实现碳达峰,同时确定了2030年、2040年、2050年“三步走”各阶段具体工作,并向社会承诺将于2050年前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
伊利集团零碳未来计划路线图 图源:伊利集团
早在2007年,伊利集团就提出了“绿色领导力”,之后逐渐升级为“绿色产业链”战略,并在2021年发布了“全面价值领先”目标。这18年来的系列战略和目标不仅是伊利集团对ESG理念的践行,也是其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的基础。
乳业产业链长,横跨了第一产业(农牧业)、第二产业(制造业)、第三产业(商贸流通行业),所合作的上下游伙伴又以三农客户和小微企业为主,呈“小多散广”的形态。作为行业的领军者,伊利集团致力于发挥龙头作用,从一棵草、一头牛到一杯奶,不断探索全链减碳新模式,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一道践行全方位减碳行动。
减碳,只是伊利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工作的一个缩影。下面,我们从负责任采购、环保包装、普惠金融等三个方面,全面透视伊利的可持续发展。
负责任采购
可持续原材料的负责任采购是企业绿色生态链条上的关键环节,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伊利集团积极推行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不断探索可持续原材料采购,恪守负责任采购原则,制定了《伊利集团供应保障部3-5年可持续发展工作推进方案》,通过明确3-5年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目标、重点工作举措以及项目跟踪机制,将负责任采购的要求融入到对供应商的日常管理中,持续带动产业链共生共赢,促进供应商提升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
以可持续的棕榈油负责任采购为例。
中国是棕榈油的第二大进口国和第三大消费国,在棕榈油供应链的可持续转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伊利集团要求所采购棕榈油的生产过程可持续,并不断扩大RSPO认证棕榈油的采购比例。目前,与伊利集团合作的棕榈油供应商中通过RSPO认证的比率已达100%。同时,伊利集团在新供应商开发准入环节,优先选择具备RSPO认证的供应商,促进了棕榈油供应商获取RSPO认证的积极性。
据悉,在2022年和2023年,伊利采购可持续棕榈油分别为180吨和360吨,采购量同比增加了100%。
建立棕榈油采购追溯体系是伊利集团负责任采购的一个亮点,通过确保采购的棕榈油产地可追溯,且符合不破坏原始森林和自然栖息地的要求,起到了在供应链源头控制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对于战略供应商,伊利集团还要求其签署无毁林风险承诺函,以保证在棕榈油的生产过程中不乱伐树木,保护生物多样性,持续降低可能造成的毁林风险。
在2023年中国可持续棕榈油论坛暨第七届RSPO中国论坛上,伊利集团正式宣布加入可持续棕榈油圆桌倡议(RSPO),伊利集团的可持续棕榈油采购案例也入选了《中国区RSPO成员案例集》。
以加入RSPO为契机,伊利集团将通过供应资源摸底、棕榈油成本调研、参加RSPO信用认证供应链模式网络研讨会等形式,了解国内外棕榈油发展的最新态势,为采购可持续棕榈油提供参考和借鉴,也为保护棕榈油产区的野生动植物贡献力量。
环保包装
面对低碳环保的时代要求,对乳业而言,首当其冲的是如何确保包装的环保。
2020年,伊利集团推出了“优化包装设计、推广环保包装材料、供应链可持续管理”的发展策略。
在实践中,伊利集团以设计和材料为抓手,双管齐下,发力酸奶包装源头减耗。
一方面,采用可降解、可回收的包装材料。通过包装升级的方式,伊利集团以更低碳环保的新材质完成对旧包装材质的逐步替代,直接减少了这一环节带来的环境压力。
伊利发布国内首款环保双减纯牛奶 图源:伊利集团
另一方面,积极践行轻量化包装策略。这一策略的立足点是通过降低包装材料的使用量和重量,在源头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因能源过度使用而产生的碳排放。
自2020年以来,通过上述两项工作以及可重复利用绿色环保材料的测试开发,伊利集团大面积开展了酸奶可持续包装、持续简化或优化定量包装设计等多种减碳工作,相关的新包装得以在畅轻、每益添、大果粒、一杯优酪、杯酸等系列产品中成功应用。
通过酸奶可持续包装项目,伊利集团不仅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还直接带动了上游供应商不断提升工艺技术、迭代升级设备。
如在低温酸奶材质升级的过程中,伊利集团就携手各供应商克服了可借鉴经验少、技术工艺难度大等困难,引领了低温酸奶行业环保材质升级,促进了上下游产业链绿色发展。同时,也助力了上游合作伙伴持续获得第三方减碳认证。截至目前,已有20家塑料和纸包装供应商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等获得了《温室气体核查声明》。
所谓“温室气体核查”,是对一定时间段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算核查,温室气体种类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全氟碳化物等7种。经过温室气体核查的企业,可提高企业碳排放可信度,向公众展示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企业影响力。
普惠金融
乳业产业链上游合作伙伴以农户和小微企业为主,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因此在寻求金融机构融资支持时面临诸多困难。
近年来,由于各种不可预见因素的叠加影响,伊利集团合作伙伴的资金链更是雪上加霜,一些合作伙伴不但面临营运资金短缺的问题,甚至难以按时归还到期的贷款,由此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面对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困境,伊利集团选择与其同担风雨。
经过10年时间的实践和探索,伊利集团打造了产业链普惠金融模式,主动为遭遇资金周转困难的合作伙伴“输血”,多措并举,尽可能让每个伙伴不掉“链”、不脱“链”。
一方面,伊利集团不断完善纾困机制的顶层设计,构建纾困保障体系,在内部机制和流程方面,做好资源支持。制定纾困业务审批规则,设置纾困审批绿色通道,抽调业务骨干组成纾困专项小组,专职负责产业链普惠金融纾困业务。
同时,每年从利润中提取2000万元作为纾困风险池,专项用于补充纾困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推出多元化纾困方案,因地制宜创新纾困策略,因景因情制定针对性方案。
2022年1月,因运输量急剧减少,黑龙江省一家物流供应商的资金链面临崩断,其所尝试的多个渠道都难以获得融资,一度陷入困境。伊利集团产业链普惠金融团队旋即深入了解该公司的经营现状和问题,为其快速制定了纾困方案并完成审批,及时到位的资金保证了其正常运营。
2023年6月,因误判销售高峰,一些提前囤入大批量产品的冷饮经销商的营运资金严重吃紧。伊利集团的产融团队闻讯后立即制定延期还款的纾困方案,解决了经销商们的燃眉之急。
走访经销商的过程中,产融团队发现许多经销商由于商场、超市押款等原因,资金回笼速度缓慢,资金压力沉重。为进一步帮助经销商解决资金问题,产融团队确立了临时增额方案,缓解经销商的资金周转压力,以确保其平稳度过销售高峰期,把握销售旺季机遇。
此外,伊利集团还搭建了“乳链惠”系统,实现了所有业务线上办理,进一步拓宽了“非接触式服务”渠道,即合作伙伴无需见面、不必奔波,一周时间即可获得融资。目前,这一系统已覆盖了伊利集团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合作伙伴。
截至2024年3月31日,伊利累计为13217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金融扶持,累计融资金额为1534.22亿元,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抗风险能力,保障了产业链的稳定,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未来,伊利集团的产业链普惠金融将秉承“快速、个性化、合作、共赢”的原则,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及时、有力的资金支持,促进整个产业链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为企业观察报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辑部)
(编辑:王星)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