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京津冀产业分工定位更加清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协同创新实现新突破,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培育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协同机制更加健全,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对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方案》要求,建立集群跨区域协同培育机制,聚焦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瞄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科学、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强化京津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同时,支持京津冀协同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5月22日,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就上述方案答记者问时还指出,要加强三地人才政策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统筹,深化产融合作,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加强企业上市联合培育。同时,探索建立跨区域重大项目、园区共建的协同招商、落地实施、利益分享机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标志性成果
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部、商务部联合制定印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升级转移规划》,对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进行引导。近年来,京津冀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牛鼻子”,积极推动产业转移对接、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区域协作水平持续提升。
近年来,京津冀工业经济稳中有进。2022年,京津冀地区工业增加值实现25114.4亿元,是2013年的1.5倍,年均增长4.5%,占全国比重为6.3%。三地强化优质企业培育,筑牢工业稳增长压舱石。截至2022年底,京津冀地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160家,比2013年增加了15.8%;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00多家,分别占全国比重达到12%和9%。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精尖产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高位推进。天津构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77家,位列全国主要城市第3名。河北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制造业单位数区域占比由协同前的54.6%提升至2021年的79.3%。
协同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保定市电力装备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跨区域产业链协同逐步强化。
同时,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持续深入。截至2022年底,京津冀地区共建成5G基站20.5万个,所有地级市城区和县城城区均已有5G网络覆盖。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北京、天津(滨海新区)2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近年来,京津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产业协同发展取得标志性成果。”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但也要看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深刻调整,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述负责人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京津冀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发展高地,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的任务更加迫切。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把握四方面原则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强调,面对京津冀产业协同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扎实推进京津冀产业优化分工布局、协同创新、高端智能绿色化发展、优质企业群体培育、高水平开放合作等,将京津冀打造成为立足区域、服务全国的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增长极和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
在推进过程中,把握四方面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市场,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不断优化产业协同发展环境。
二是坚持协同创新、开放合作。推动京津冀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三是坚持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加强跨区域产业协作,巩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构建活力强劲、协作紧密的区域产业生态。
四是坚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深入推动京津冀产业高端智能绿色化发展,加速质量品牌标准一体化建设,稳步提升制造业质量效益。
京津冀三地加强企业上市联合培育
《方案》要求,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和生产力布局,着力支持京津冀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建立集群跨区域协同培育机制,强化区域联动和政策协同,聚焦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上述负责人强调,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和生产力布局,重点是进一步明确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产业分工定位,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理顺产业链条,完善产业生态。
《方案》指出,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合力推动关键基础技术攻关、基础器件研制、基础材料发展、基础软件升级、基础工艺提升和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深化产业链区域协作,协同培育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氢能、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机器人等六条重点产业链。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监测和协同保障机制,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同时,瞄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科学、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强化京津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攻克一批产业链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
在协同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方面,《方案》要求,完善京津冀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统筹5G网络和千兆光网部署,加快部署以IPv6技术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协同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推动数字技术全产业链融合创新,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建设若干具有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方案》指出,要培育壮大优质企业群体,支持京津冀协同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此外,上述负责人还明确,要加强三地人才政策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统筹,深化产融合作,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加强企业上市联合培育。并探索建立跨区域重大项目、园区共建的协同招商、落地实施、利益分享机制。
(编辑:王星)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