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是未来发展方向,数据正成为关键生产要素。
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省贵阳市,近年来,因率先发展大数据,赢得“中国数谷”的美誉。
从长期闭塞落后到抢抓科技风口,这座不沿海的城市找到一片新的“蓝海”。
大数据双创示范基地、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来到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林立的高楼贴着鲜明标签。
入驻于此的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从事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方面的研究。
“对我们来说,数据就是生产资料,你看不到厂房,车间就是模型,工具就是算法,生产线也是数据化的成果,可以说全过程都是数字化的。”在这一领域摸爬滚打20余年的董事长李胜意味深长地说。
传统的山洪预警要在河道中安装大量传感器,存在建设成本高、运营维护难等问题,而按大数据的方法则是另一个赛道了。
仅通过整合气象、遥感等多方面的数据,这家企业自主研发的防汛抗旱态势分析系统、东方祥云山洪快速预警平台就达到业内领先水平,被多地采纳应用。
“未来,我们还要不断提高洪水预报模型技术水平,让它的运算速度、精度、广度进一步提升,为抢险救灾赢得宝贵时间,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李胜表示。
数字产业化的浪潮不仅席卷城市,也在乡村孕育新的业态。
这些年,公路通村到组入户温暖了百姓心坎。不过,路修好了,农村客运高峰时人找车而平时车找人的现象也较为突出。
一款名叫“通村村”的软件,试图缓解这种矛盾。在手机上安装使用,群众知道班车在哪里,可以快速预约购票,而客运站也能预知有多少人乘坐,灵活调整发车时间。
从“村村通”到“通村村”,字里行间的位置变换,却展现出互联网思维加持后,改善农村出行从注重硬件到发展软件的悄然变化。
“‘通村村’是实现数字乡村一个很好的抓手。”开发者罗永安说,他们不单是做出行,更希望打造一个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打通乡村内循环,连接城乡大市场,为农村提供美好生活方式。
如今,在贵阳这块数字经济的“试验田”里,已经涌现出超5000家大数据企业。产业数字化的脚步在这里也不曾停歇。
走进贵阳弗迪电池有限公司上万平方米的厂房,车间里只有少数工人不时走动,一排排机械臂动作灵活地进行生产。尽管设备高速运转,却仅有轻微的机器运转声发出。
“我们是智能化工厂,配料、涂布、辊压、叠片、装配、烘烤、检测等关键工序,都实现了自动化装备、信息化管控、智能化决策。”负责人申强表示。
在同样具备数字车间的贵州中晟泰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记者也看到,LED灯珠生产线上,固晶、焊线、编带、分光测试等一系列复杂工序通过电脑操控实时进行。
公司总经理刘占飞说,由于设备智能化程度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都很高,一个人可以兼顾8台至12台设备。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贵阳累计带动1000多家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融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比例超过85%。
2021年,贵阳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40%。今年,这一占比还将提高到42%。
抢数字新机,谋数智未来。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将继续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把数字经济作为第一动能,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编辑:王星)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