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引起代表委员热议。能源行业如何加快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迈进?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着哪些挑战?
全国政协常委、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斯泽夫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产业势必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承担更重要的历史使命,但就我国“富煤、少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必须要解决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和波动性问题。充足稳定持久进行安全的电力供应,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
为此,斯泽夫建议以电力安全为核心,推进我国碳达峰规划,有序减少火电。“十四五”期间我国应该加大新能源产业力度,逐步替代火电。同时,由国家能源局在坚持全国统一一盘棋的前提下,统一制定全国的“碳中和”十年规划,统筹推进“碳中和”。
科学处理碳中和过程中的地区差别问题
“不论是碳达峰碳中和,还是让绿水青山焕发‘金山银山’新活力,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现在的问题是,在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现状下,怎样把我们的禀赋用好。”斯泽夫坦言。
“我们应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同时,兼顾好能源安全保障。特别是在北方极寒地区,风能、太阳能、天然气等产业比重过大,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能源安全风险。”斯泽夫表示。
基于此,斯泽夫在一项提案中建议以电力安全为核心,推进我国碳达峰规划,有序减少火电。该提案中还指出,应科学处理“碳中和”过程中的地区差别问题。
“我国的能源资源分布呈现资源富集区与电力消纳集中区不匹配的特点,‘三北’等地区资源富集但用电量小,中东部地区资源不集中但用电量大。”斯泽夫指出,针对不同地区建议采取不同政策,特别是电力需求量大的地区,应保证一定的传统化石能源比例,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并通过建设清洁高效燃煤机组和实施在役机组延寿等方式,最大限度控制碳排放。对于承担碳排放责任较大的省份和地区,国家应该给予政策的补贴。
此外,该提案还建议进一步解决新能源稳定性的技术问题。加强新能源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提升装备制造水平,促进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进步与发展,大力支持储能技术研发和实践,重点解决好日常高峰低谷调峰、季节性调峰问题,以及极寒等特殊情况下的能源安全稳定问题。
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推进能源转型
“装备制造业的创新首要围绕能源发展的需要。”斯泽夫表示,在能源转型进程中,装备制造业的转型要更先一步,围绕着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方向施以创新之力。哈电集团现已形成核电、水电、煤电、气电、电气驱动装置、电站交钥匙工程等为主导产品的产业布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斯泽夫看来,“装备中国”的任务已经完成,我国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如今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不但占据了国内市场,还已经大踏步走出了国门。
“事实上,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工程能力、生产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但创新、品牌等方面短板明显。”斯泽夫表示,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而且往往要在一个圈子里建立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如供应商、渠道商等方方面面,运行成本高。
“去年,我们的科研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建设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了融资租赁公司,并进军海外中高端电力市场,上线‘互联网+服务’电站服务平台。”斯泽夫说。
此外,斯泽夫认为,发展海上风电是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对于提高能源发展质量和效率,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加快发电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升级。
(编辑:王星)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